次韵希旦喜雨
骄阳挟酷暑,何啻虎而翼。
高田土可筛,况廼耕与殖。
风伯真可讼,云合吹复拆。
那知下土民,糟粕配橡实。
古佛栖岩隈,旱沴岂吾责。
应缘贤令尹,闵雨丐法力。
积阴暝山谷,流润凄几格。
朝来贺客散,置酒浣愁疾。
古诗成云外,险句动潜蛰。
旋看蓑笠出,竞喜沟浍溢。
讙言令与佛,念我一何悉。
嗟我困蒿藜,最觉民可恤。
何当问牛喘,免使诉鱼失。
九关虎豹守,怀此欲安适。
谁哉此心同,吾饱将何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炽热的阳光伴着炎热的夏日,如虎添翼一般凶猛。
田间的泥土已被暴晒得如同筛子般松散,更不要说耕种和繁殖了。
狂风肆虐,好似在控诉它,但云朵很快又聚拢又散去。
谁知道在地下的百姓,只能用糟粕般的粮食配上橡果充饥。
古老的佛像静静地坐在山岩边,干旱不是它们的责任。
可能因为这位贤明的县令,希望得到佛法力量来帮助降雨。
阴暗的山谷中湿气蔓延,湿润的寒风让人感受到一丝凄凉。
早晨来访的客人已经散去,我们摆下酒席以洗去忧愁。
古诗成了遥远的故事,紧张的诗句激起了人们的关注。
立刻看到戴着斗笠的人出现在田间,大家欢喜地看到水流灌满了渠道。
他们欢呼着感谢县长和佛像,关心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我被困境包围,深感民众的痛苦。
什么时候才能问问耕牛的喘息,免去它们因失去水源而哀号呢?
九重的天门有猛虎守护,带着这样的心愿如何能安心?
谁能理解这种心情,我能吃饱的日子还有多久呢?
去完善
释义
1. 骄阳:指炎热的太阳。
2. 酷暑:极热的天气。
3. 何啻:何止。
4. 虎而翼:本句形容阳光毒辣如同猛虎添翼一般。
5. 高田:地势较高的田地。
6. 土可筛:土地干裂得仿佛可以筛土。
7. 况廼:何况。
8. 耕与殖:耕种与繁殖。
9. 风伯:风神,这里指代狂风。
10. 云合:云彩聚集。
11. 吹复拆:风吹过后又散开。
12. 那知:哪知道。
13. 下土民:地位低下的农民。
14. 糟粕:喻指粗糙的食物。
15. 橡实:橡树的果实,古人用来做粮食。
16. 古佛:古老的佛像。
17. 岩隈:山岩的隐蔽处。
18. 旱沴:干旱灾害。
19. 岂吾责:不是我造成的灾难。
20. 贤令尹:贤明的县令。
21. 闵雨:为降雨而忧愁。
22. 丐法力:祈求佛法的力量。
23. 积阴:积聚的阴气。
24. 暝山谷:遮蔽山谷。
25. 凄几格:使人感到寒冷。
26. 朝来贺客散:早上来的贺喜的客人散去。
27. 浣愁疾:洗去忧愁的病状。
28. 古诗成云外:写出像云那样飘渺的诗篇。
29. 险句:具有深意的诗句。
30. 动潜蛰:唤醒潜伏的生命。
31. 旋看:立刻看到。
32. 蓑笠:蓑衣和斗笠,古代农民的雨具。
33. 沟浍溢:田间的水沟被雨水填满。
34. 讙言:欢声交谈。
35. 念我一何悉:思念我是多么详细周到。
36. 嗟我困蒿藜:感叹自己困在杂草中。
37. 最觉民可恤:最能感受到百姓的苦难。
38. 何当:什么时候能够。
39. 问牛喘:关切地询问牛是否劳累过度。
40. 免使诉鱼失:不要让百姓因为水灾失去收成。
41. 九关虎豹守:九重天门有虎豹把守。
42. 怀此欲安适:胸怀百姓的心愿如何实现。
43. 谁哉此心同:谁有与我相同的心意。
44. 吾饱将何日:我何时才能满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贤能官吏的赞扬。在炎炎夏日里,土地干裂,农田被晒得仿佛可以筛土。百姓的生活艰苦,食物匮乏,甚至只能依靠糟粕和橡实果腹。面对这样的困境,诗人深感忧虑。然而,诗人的目光并未停留在哀愁上,而是转向了那些关心民生、求雨救民的贤良官员。他们的善举如同甘霖滋润着大地,使农民们重新焕发出生活的希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希旦喜雨》是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朱松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的南宋政权刚刚建立,经历了靖康之变后,国家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朱松在这个时期的生活也颇为坎坷。他曾任福建提举常平茶盐公事等职,后因故被贬为饶州知府。在任期间,朱松致力于改革地方政治,关心民生疾苦,颇受百姓爱戴。然而,由于政治斗争的复杂性,朱松在仕途上并不得意,甚至多次受到排挤和打击。
在朱松生活的时代,南宋政权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一方面,北方的金国不断南下侵扰,使得南宋政权岌岌可危;另一方面,国内政治腐败严重,民不聊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朱松将关注点投向了民众的生活和国家的命运。
《次韵希旦喜雨》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诗中,朱松以喜雨的意象描绘了百姓对甘霖的期盼,表达了诗人对民生问题的关切。同时,通过描述“河海”、“山岳”等自然景观,朱松传达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民族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