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
昔时亦云雨,今时亦云雨。自是荒淫多,梦得巫山女。
从来圣明君,可听妖魅语。只今峰上云,徒自生容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从前也曾说过要下雨,现在也在说会下雨。只是因为太多荒淫的事,才梦见那巫山的女子。
自古以来英明的君主,都不应该听信那些邪恶的话。如今山峰上的云朵,也只能独自存在着了。
去完善
释义
1. 昔时:过去的时候。
2. 云雨:这里指《楚辞·高唐赋》中描绘的楚怀王在巫山梦中与神女幽会的故事。
3. 荒淫:奢侈糜烂的生活。
4. 梦得:梦中得到。
5. 巫山女:代指梦中的美女,这里暗指楚怀王在巫山梦见的美女。
6. 从来:从来,向来。
7. 圣明君:贤明的君主。
8. 可听:可以听取。
9. 妖魅语:指荒淫无度的话语。
10. 只今:如今。
11. 峰上云:山峰上的云朵。
12. 徒自:白白地,独自。
13. 容与:逍遥自在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巫山》是一首借景抒怀之作,诗人通过对巫山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态度。开篇两句“昔时亦云雨,今时亦云雨”,暗示了巫山的自然景色亘古不变,但其中蕴含的深意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不同。接着诗人用“自是荒淫多,梦得巫山女”指出历史长河中,人们对巫山的认知往往与荒淫、情欲相联系,这实际上是对现实的反思和批判。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提到“从来圣明君,可听妖魅语”,认为真正明智的君主是不会被这些妖魅之言传惑的,表现出了诗人的清醒认识和对真理的坚持。最后两句“只今峰上云,徒自生容与”则表达了诗人对当下人们仍受这种观念影响的无奈之情,同时也意味着只有跨越这种成见,才能真正欣赏到巫山的美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巫山》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苏拯之手。这首诗描绘了长江三峡之一的巫山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在游览巫山时的感慨。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这是唐朝的鼎盛时期,也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苏拯作为一位年轻的士人,他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和磨难。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及第。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而是将精力投入到诗歌创作中。他的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社会现象为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唐朝的国力达到了顶峰,但在表面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社会问题。例如,贫富差距加大,官僚腐败严重,百姓生活困苦。这些问题在苏拯的诗中得到反映,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内涵。
在这首《巫山》中,苏拯通过对巫山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虑。他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山水以人的情感,使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他还通过对巫山的赞美,表达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