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客
长帆挂短舟,所愿疾如箭。
得丧一惊飘,生死无良贱。
不谓天不祐,自是人苟患。
尝言海利深,利深不如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扬起远航的风帆,驾驭着快舟破浪前行,这是我梦寐以求的速度,如同离弦之箭般迅速。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得失瞬间万变,生死之间不分贵贱。没有人天生就能得到上天的眷顾,大多时候还是人自身的努力和奋斗。常言道海洋深处蕴藏着无尽的财富,可这财富却远比不过简单的幸福和宁静的生活。
去完善
释义
1. 长帆挂短舟:这里描述的是远航的船只,挂起长帆,有利于在海风中行驶;而“短舟”则是贾客(商人)用来运输货物的小型船只。
2. 所愿疾如箭:形容商人们希望自己的愿望能够快速实现,就像箭矢一样迅速到达目的地。
3. 得丧一惊飘:指的是商人们在海上的生活中,随时都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失去财产或者性命,他们的命运像风中的羽毛一样漂泊不定。
4. 生死无良贱:无论生死,无论是良家子弟还是地位低贱的人,面对大海,都会变得平等。
5. 不谓天不祐:这句是说,不能责怪天意不公,实际上是自己的行为导致的结果。
6. 自是人苟患:这是人的问题,是因为自己的行为不慎招致的祸患。
7. 尝言海利深:贾客们常常谈论海上的利益丰厚,但这里的深也可以理解为风险高。
8. 利深不如浅: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海上贸易的利益看起来很大,但其实风险也很大,有时候甚至不如陆上贸易稳妥。
去完善
赏析
《贾客》是唐朝诗人苏拯的一首描绘海上商人冒险精神及艰辛生活的诗歌。首句“长帆挂短舟”形象地展现出商船扬帆远航的情景,也暗示了海上风浪的危险与未知。“所愿疾如箭”表现了商人们对迅速到达目的地、获得丰厚利润的强烈愿望。接下来的两句“得丧一惊飘,生死无良贱”,则揭示出商人们身处大海之上所面临的生死攸关的严峻现实,他们无论身份高低,都会因为海上的风险而随时面临生死抉择。
诗人在第五句“不谓天不祐”中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中,商人们依然勇敢地出海冒险?随后他给出了答案:“自是人苟患。”这里的“人苟患”意味着商人们对于利益的渴望使得他们在面对风险时甘愿冒死一搏。接着的第六句和第七句“尝言海利深,利深不如浅”,揭示了商人们在海上航行过程中对利益追求的真实心理,即在海洋深处可能有更丰厚的利益,但相较之下,他们宁愿选择较为安全的浅水区域以求自保。
整首诗通过对贾客们海上生活场景的生动描绘,深刻地反映出他们在巨大风险和利益诱惑之间的挣扎与矛盾,同时也揭示了他们的冒险精神和坚韧意志。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其所处时代商业精神的理解与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贾客》是唐朝诗人苏拯的一首五言诗,创作于贞观年间(626-649年)。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力逐渐强盛,丝绸之路贸易繁荣,商业活动十分活跃,各种商人往来频繁。
诗人苏拯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社会现象,创作出这首《贾客》。他通过描述商人在遥远异国他乡的艰苦旅程,表达了对商人们艰辛生活境遇的同情和关注。
在诗人所处的贞观时期,随着国力的提升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丝绸之路上的商贸交流日益密切。而在这频繁的贸易活动中,那些常年奔波于各地区的商人——“贾客”们,为了生计、财富和文化交流而不懈努力。他们在远离家乡的旅途中历经磨难,为唐朝的国际贸易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由于社会地位的限制,贾客们的付出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在封建社会中,士农工商四个阶层中,商人地位最低。这种世俗观念使得贾客们在社会上备受歧视,很难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因此,诗人苏拯在《贾客》一诗中,通过对贾客们艰难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他们的深切同情。他希望以此唤起人们对贾客们的关注和尊重,同时也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提出了质疑和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