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草
天子恤疲瘵,坤灵奉其职。
年年济世功,贵贱相兼植。
因产众草中,所希采者识。
一枝当若神,千金亦何直。
生草不生药,无以彰土德。
生药不生草,无以彰奇特。
国忠在臣贤,民患凭药力。
灵草犹如此,贤人岂多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皇上天恩体恤百姓疾苦,地母之神各司其职。
每年救济苍生功业,无论贵贱皆得以庇护。
如同万物生于大地,期待慧眼识得真珠。
一株草药如有神奇之力,即使千金也难换。
生药而不生于草木,彰显土地滋养之恩;
生在草木却不为人知,突显其独特神奇之性。
国家忠良在朝,百姓幸福安康赖于药效;
灵草尚且难得,贤人何其宝贵难求。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天子:这里指唐朝皇帝。
2. 坤灵:地母,这里泛指大地。
3. 疲瘵:病困。
4. 济世功:救济世人疾病的功效。
5. 相兼植:广泛种植。
6. 希:希望。
7. 一枝:一种草药。
8. 当若神:形容草药的神奇功效。
9. 千金:形容草药的价值。
10. 直:价值。
11. 生草不生药:生长杂草却不生长草药的地方。
12. 土德:土地的德行,即土地对于生物生长的作用。
13. 国忠:忠诚于国家。
14. 民患:民间的疾苦。
15. 灵草:有神奇药效的草药。
去完善
赏析
《药草》是唐代诗人苏拯创作的一首描绘中药和医疗作用的诗。全诗以"天子恤疲瘵,坤灵奉其职"开头,表达了对皇帝体恤民生疾苦、大地回馈万物之灵的赞美。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草药的普遍性和药用价值,强调不论贫富贵贱,药草都能救治众生,如"年年济世功,贵贱相兼植"。诗人还提到草药并非随处可见,需要辨识才能找到那些具有神奇疗效的品种,体现了草药品种繁多且价值各异的特点。紧接着诗人谈到草药的价值不仅在于药物本身,更在于它代表了土地厚德载物的力量,“生草不生药,无以彰土德”。
诗人进而指出,不同的草药各具独特之处,有各自的治疗功效。这如同国家治理需要良臣辅佐,民众病困则需要良药救治。诗人以此隐喻贤才犹如灵草一般重要和宝贵,感叹贤人难得。最后两句"灵草犹如此,贤人岂多得"既是对灵草价值的再次肯定,也是对贤人稀缺性的深沉感慨。这首诗通过生动形象的药草描绘,传达了作者关心民生疾苦、期待贤才济世的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药草》是唐代诗人苏拯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公元8世纪初期,正是唐朝盛世的中期。在这个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兴盛,诗歌成为了文人墨客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
苏拯在青年时期便已展露出过人的才学,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进入仕途,这使他倍感失望。在这种心境下,他选择了漫游四方,寻找心灵的慰藉。在这个过程中,他对民间的疾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也成为他诗歌创作的灵感源泉。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唐朝盛世的中期,此时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许多贫困百姓因为缺乏医药而痛苦不堪,这让苏拯深感同情。因此,他在诗中以药草为喻,表达了对于民生疾苦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