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狡兔行

标题包含
狡兔行
秋来无骨肥,鹰犬遍原野。 草中三穴无处藏,何况平田无穴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到来时,万物不再生长茂盛,猎鹰和猎犬遍布在原野上。在草丛中都无法找到藏身之处的三个洞穴,更何况是平原上的那些没有洞穴的生物呢。
去完善
释义
1. 鹰犬:泛指猎狗和猛禽,这里指狩猎的猎狗和捕食的鹰。 2. 草中三穴:兔子有三个藏身之处,即窝、洞和窟,这里代指兔子躲藏的地方。 3. 平田:平坦的田野。
去完善
赏析
《狡兔行》描绘了秋天狩猎的场景。诗人以兔子为切入点,通过观察其生活习性、生态环境及遭遇,展示了自然界的弱肉强食和生存的残酷法则。此诗的立意与主题在于表现弱小生物在残酷生存环境中所面临的困境。首先,诗人指出猎物“无骨肥”,意味着捕获到食物的难度增大,同时也表现出狩猎者们为了生计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此外,“鹰犬遍原野”进一步强调了大自然的严峻考验以及猎食者们的凶猛实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本可依靠杂草庇护的兔子也面临着“草中三穴无处藏”的危机,更何况在平旷田野中的那些没有洞穴可躲藏的弱者。这首诗警示我们应珍视生命、关爱动物,并在生活中常怀慈悲之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狡兔行》是唐代诗人苏拯的一首五言古诗,创作于唐贞元年间(785-805年)。在苏拯的一生中,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多次因直言敢谏而遭贬谪。这首诗便是他在任期间,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映和批判。 在唐贞元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但由于长期的战乱和社会矛盾,民间疾苦仍然十分严重。当时,由于土地兼并和赋税繁重,许多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苦。同时,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对民间实施严格的控制,导致百姓无法安居乐业。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苏拯通过《狡兔行》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和对统治者的批判。他通过对狡猾的兔子形象进行拟人化处理,讽刺了那些欺压百姓、鱼肉乡里的官僚和豪强。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广大农民的同情和支持,希望他们能够在困境中找到出路,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