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雉兔者

标题包含
雉兔者
所猎一何酷,终年耗林麓。 飞走如未空,贪残岂知足。 尝闻猎书史,可以鉴荣辱。 尝闻猎贤良,可以霸邦国。 如何纵网罗,空成肥骨肉。 和济俱不闻,曷所禳颠覆。 谁能为扣天地鑪,铸此伤生其可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捕杀行为是多么残酷无情,一整年都在消耗山林。 尽管飞禽走兽几乎都被捕尽,贪婪的人仍不知满足。 我曾听闻狩猎被视为荣耀的行为,能从中看出人们的荣辱之心。 我也曾听闻狩猎是为了捕获贤人志士,以此来统治国家。 但是为何纵容这种捕捉方式,仅仅为了获取丰盛的猎物呢? 无论是和是济,都未曾听闻有人反思这种行为,何时才能终止这种颠倒黑白的做法呢? 谁能为了动物的生命向天地的熔炉祈求,制止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发生呢?
去完善
释义
【所猎一何酷】所猎:被猎取的对象。一何:多么。酷:残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猎杀这些动物是多么的残酷无情。 【终年耗林麓】耗:消耗。林麓:山林。这句话的意思是全年都在消耗山林资源。 【飞走如未空】飞走:指鸟类和走兽。如:如果。未空:还没有捕完。这句话的意思是就算还没捕完所有的鸟兽。 【贪残岂知足】贪残:贪婪残忍。岂:表示反问。足:满足。这句话的意思是这种贪婪残忍的行为怎么可能得到满足。 【尝闻猎书史】猎书史:在书籍和史籍中寻找。这句话的意思是曾经听到通过阅读书籍和史籍来获取知识。 【可以鉴荣辱】鉴:明察。荣辱:光荣与耻辱。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通过了解历史来分辨光荣与耻辱。 【尝闻猎贤良】猎贤良:选拔贤良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曾经听到选拔贤良之人。 【可以霸邦国】霸:建立霸权。邦国:国家。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通过贤良之人的辅佐建立强大的国家。 【如何纵网罗】如何:为什么。纵:放任。网罗:捕捉鸟兽的工具。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什么会放纵使用捕捉工具呢? 【空成肥骨肉】空:白白地。肥骨肉:指食用禽兽。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是让禽兽白白地成了人们的盘中餐。 【和济俱不闻】和济:和谐共处。俱:都。不闻:听不到。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都没有被提及。 【曷所禳颠覆】曷:何。禳:祈祷消除灾祸。颠覆:破坏,灭亡。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什么方法可以消除可能带来的危害呢? 【谁能为扣天地鑪】扣:敲击。天地鑪:象征造化的器具。这句话的意思是谁能像敲击天地炉一样去唤醒人们的觉悟? 【铸此伤生其可乎】铸:制造。伤生:伤害生命。其可乎:是否可以这样做。这句话的意思是制造这样的伤害是否可行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关注了狩猎这一行为对生态的影响以及对历史、社会的影响。诗人通过对雉兔的捕猎行为的批判,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尊重的诉求,同时也揭示了历史上的一些悲剧,如在争夺权力和利益的过程中出现的战乱和不义之举。 首先,诗人以“所猎一何酷,终年耗林麓”开篇,描述了人类过度捕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种残暴的行为使得森林中的动物面临生存的威胁,破坏了生态平衡。诗人用“飞走如未空,贪残岂知足”来表现这种行为的不合理性,讽刺了那些贪婪无度的人们。 随后,诗人提到“尝闻猎书史,可以鉴荣辱。尝闻猎贤良,可以霸邦国”,这里的历史教训揭示了统治者们曾经利用战争和杀戮来争夺权力。这种行为导致了大量的生灵涂炭,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诗人通过这两句诗提醒人们要认识到这种行为的不义和危害,从而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然而,诗人指出“如何纵网罗,空成肥骨肉”,尽管历史上的血雨腥风已经远去,但是现代社会中仍然存在许多伤害生命的现象。例如,一些人对动物的滥捕滥杀,只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或者对一些稀有动物的非法猎杀,只为了获取它们的皮毛或牙齿。这些行为都让诗人感到痛心疾首。 最后,诗人呼吁人们要关注这些问题,反思自己的行为,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他问道:“和济俱不闻,曷所禳颠覆。谁能为扣天地鑪,铸此伤生其可乎?”这里的“和济”指的是和平与和谐,诗人希望人们能够共同努力,消除这些伤害生命的行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雉兔者》是唐代诗人苏拯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在诗中,苏拯通过对猎人和雉兔的描绘,表达了自然界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对生命平等的深刻思考。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而有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哲学素养和悲悯情怀。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国力已经走向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加剧。苏拯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对此深感忧虑。他的诗歌关注民生疾苦,反映社会现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此外,他还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强调生命的平等和价值,这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深厚的人道主义关怀。 在创作《雉兔者》时,苏拯正身处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他观察到猎人与雉兔之间的生死搏斗,引发了对于生命平等和人道主义的思考。同时,他也反思了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弱肉强食现象,表达了他对这种不公的愤懑和对和谐社会的期许。 总之,《雉兔者》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时代,苏拯作为一位有社会担当的诗人,通过对该时期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生命平等的尊重和对人道主义的坚守。这首诗歌也因此成为了唐代社会现实的缩影和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