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马嵬坡
一从杀贵妃,春来花无意。此地纵千年,土香犹破鼻。
宠既出常理,辱岂同常死。一等异于众,倾覆皆如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旦杀掉贵妃,春天到来时花朵都失去了生机。这个地方纵然经历了千年,泥土的香气依然扑鼻而来。
受到宠爱已经超出了正常的道理,受到侮辱难道也会像正常死亡那样死去吗?这些不同的人的命运,往往都像这样起伏不定。
去完善
释义
一从:自从。这里指唐玄宗杀死杨贵妃的事。
贵妃:指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
春来花无意:春天来了,花儿却没有盛开的意思。
此地纵千年:这里的土地即使再过一千年。
土香:泥土的香味。这里借指马嵬坡。
破鼻:扑鼻,扑到鼻子上来。
宠:宠爱。这里指皇帝对杨贵妃的宠爱。
常理:常规的道理,一般的道理。
辱:侮辱。这里指杨贵妃被勒死的屈辱。
常死:寻常的死法。
一等:同一等级,同样的人。这里指皇帝和杨贵妃。
异于众:与众人不同。
倾覆:灭亡,失败。这里指唐玄宗的江山受到动摇。
去完善
赏析
《经马嵬坡》这首诗的主题是安史之乱中杨贵妃的死及其对唐代历史的影响。诗人以“一从杀贵妃”开篇,意指自从杨贵妃被杀之后,春天的花朵似乎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接着,诗人通过描绘马嵬坡这个地方的土壤香气,强调此处虽然经历了千年的沧桑变化,但历史的痕迹仍然清晰可闻。
随后,诗人进一步思考了杨贵妃的生死荣辱。他提出,杨贵妃的死并非寻常的死亡,而是由于她受到皇帝的宠爱而导致的悲剧。这里的“宠”和“辱”都是相对于普通人而言的非常态现象。诗人认为,像杨贵妃这样的一等人,她们的命运往往与众不同,有时甚至会因为特殊的地位和遭遇而导致毁灭性的后果。
最后,诗人用“一等异于众,倾覆皆如此”来表达他对这种现象的感慨。这句诗意味着,像杨贵妃这样的特殊人物,她们的生与死、荣与辱往往都与常人不同,而且她们的人生往往会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而走向颠覆。这句话也是对整个唐代历史的深刻反思,揭示了一个时代的悲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经马嵬坡》是唐朝诗人苏拯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唐朝贞观年间(626-649年)。
在贞观年间,唐朝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在这个时期,苏拯作为一位有才华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广泛流传,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赞誉。然而,在他的生活中,他并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这使他感到失望和痛苦。
马嵬坡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县马嵬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战场。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唐朝军队在此地遭遇重创。在这场战争中,唐玄宗被迫逃往四川,途中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其中最著名的是杨贵妃之死。这一事件对唐玄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创作的素材。
苏拯在这首诗中,通过对马嵬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对历史的反思。他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情景,表达了对战争和历史的痛恨,同时也表现出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苏拯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