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前休处士余君挽词

标题包含
前休处士余君挽词
事向生前了,名逾死后新。 谿山三尺冢,诗酒四时春。 急义先乡社,忧民问搢绅。 蜃江才一苇,恨阻送车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凡事要向前看,名声在死后反而更显赫。 青山之下的小坟,四周环绕着四季如春的诗歌和美酒。 关心正义先于家乡社群,忧心民众之事便请教士绅。 海市蜃楼般的江景,仿佛近在咫尺,却无奈被尘土所阻挡,无法欣赏这美景。
去完善
释义
戴栩,南宋诗人。 《前休处士余君挽词》是一首悼念余君的挽诗。 1. 事向生前了:指逝者生前已将世事看破,无所牵挂。 2. 名逾死后新:逝者的名誉在死后更加显著,受人敬仰。 3. 谿山三尺冢:指逝者葬在风景秀丽的山林之间。 4. 诗酒四时春:形容逝者生前的诗酒之乐,四季如春。 5. 急义先乡社:描述逝者在乡间积极倡导正义。 6. 忧民问搢绅:说明逝者关心民生,向官员请教解决之道。 7. 蜃江才一苇:喻指逝者所在之地与作者之间的间隔不远。 8. 恨阻送车尘:惋惜由于路途遥远,不能亲自为逝者送行。
去完善
赏析
《前休处士余君挽词》是南宋诗人戴栩创作的一首挽词。诗人以诚挚的情感、简练的笔触描述了这位已故隐士的一生,高度评价了他的品行和才能。首联点明逝者生平事迹在生时已了无牵挂,逝世后却名声更胜;颔联通过描绘溪山之中的三尺坟墓以及四季如春的诗酒生活,展现出隐士洒脱自然的风采;颈联则表现出他对道义的执着和关注民生疾苦的责任感;尾联以蜃江之遥寄哀思,遗憾未能亲自送别,表达出诗人对其深切的怀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前休处士余君挽词》是南宋诗人戴栩创作的一首悼念故友的古诗。这首诗歌作于公元1240年左右,正是南宋晚期。在那个时候,国家政治腐败、军事软弱,内外矛盾重重,北方的金朝不断南侵,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诗人戴栩身处乱世,深知民间疾苦。他本人曾任教于太学,后辞官归隐,过起了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这位名叫余君的前休处士,可能是戴栩的好友或者乡邻,他们在艰苦的岁月里相互扶持,共度风雨。然而,余君不幸离世,戴栩悲痛之余,写下这首挽词以寄托哀思。 这首诗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在国家动荡、民生艰难之际,诗人选择避世隐居,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追求,这也是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的一种普遍心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