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宋君辅迎母往总所
步合趋台阁,人于此去疑。
定应中路召,早是十年迟。
草奏怀边略,开缄得贺诗。
从亲登赏处,花发小春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走在宫中廊檐之下,人们不再疑惑迷茫。
确定已被选召在途中,只是时间比预期晚十年。
怀着治理边疆的策略,写信来交换祝贺的诗篇。
陪伴亲人共赏盛世,花朵在小春的树枝上盛开。
去完善
释义
1. 送:送别;
2. 宋君辅:人名,此诗作者的好友;
3. 总所:这里指宋代官吏发放薪俸之处;
4. 步合趋:比喻跟随;
5. 台阁:古代朝廷的办公地点;
6. 人于此去疑:指人们在这里离别没有疑虑;
7. 中路召:指在回家的路上被朝廷召见;
8. 早是十年迟:指等待了十年才实现这件事;
9. 草奏:指整理文书;
10. 怀边略:指关注边疆事务;
11. 开缄:拆开书信;
12. 贺诗:祝贺的诗文;
13. 从亲登赏处:指跟随亲人欣赏风景的地方;
14. 小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
15. 花发小春枝:指立春时节的花盛开。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戴栩的《送宋君辅迎母往总所》中,作者以简练而富有感情的笔触描绘了宋君辅迎接母亲的场景。首联“步合趋台阁,人于此去疑”,暗示了宋君辅在此时的身份和地位,以及他即将前往的目的地——母亲所在的总所。颔联“定应中路召,早是十年迟”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母子团聚的期待和感慨,时间虽然漫长,但亲情的力量最终会让一切实现。颈联“草奏怀边略,开缄得贺诗”则揭示了宋君辅作为官员的责任与担当,他关心国家大事,也珍视与母亲的团聚。尾联“从亲登赏处,花发小春枝”则描绘了母子重逢的美好画面,花开时节,亲人的陪伴让一切都变得温馨美好。整首诗在平实中蕴含着深情,既有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又有对个人情感的寄托,展现了戴栩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送宋君辅迎母往总所》是南宋诗人戴栩在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年)创作的。这一时期,宋朝正处于金兵侵略、国土分裂的困境之中,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诗人戴栩身处乱世,心系国家民族安危,同时也关心民间疾苦。他生活贫苦,靠卖字画为生,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关爱之情。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送别朋友宋君辅时的心情。宋君辅奉母前往总所,而诗人则在路边为友人送行。诗人感慨时光流逝,友情长存,表达了人们对于亲情的珍视和对于友情的怀念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民生困苦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