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意上裴侍郎
三十二馀罢,鬓是潘安仁。四十九仍入,年非朱买臣。
纵横愁系越,坎壈倦游秦。出笼穷短翮,委辙涸枯鳞。
穷经不沾用,弹铗欲谁申。天子未驱策,岁月几沉沦。
轻生长慷慨,效死独殷勤。徒歌易水客,空老渭川人。
一得视边塞,万里何苦辛。剑匣胡霜影,弓开汉月轮。
金刀动秋色,铁骑想风尘。为国坚诚款,捐躯忘贱贫。
勒功思比宪,决略暗欺陈。若不犯霜雪,虚掷玉京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三十多岁就结束了我的工作,白发却让我看上去像潘安仁。四十九岁还重新进入社会,年纪却不像朱买臣那么大了。
(我)在困境中不停地越动、郁结和困扰,疲倦地游历秦国。就像从笼子里出来的短小的翅膀,又像被抛弃在干涸的车辙里的鱼。
对于穷经的学问,我觉得没有什么实际用处,但还是会弹着剑铗向谁诉说?没有天子的驱使和鞭策,时间就这样慢慢流逝了。
生命短暂而豪放,我愿意为他人献出生命,慷慨赴义。
只能在易水上唱歌的旅行者,只能空守着渭水的老人。一旦有机会去边疆,即便距离万里也甘愿辛苦。
带着剑的盒子映着胡地的寒霜,拉开弓箭如汉时的明月。金色的刀舞动出秋天的景象,铁马飞驰带着风尘。为了国家坚守信念,愿意舍身忘记自己的贫贱。
我想到了那立志要和陈宪相比的人,不犯霜雪的决心让我不想浪费这北京的春天。

去完善
释义
收到的内容是一首完整的古诗,所以我为您整体注释如下:
1. “三十二馀罢,鬓是潘安仁”:潘安仁即潘岳,此处用他来形容作者年龄大而仍在仕途中努力拼搏的状态;
2. “四十九仍入,年非朱买臣”:朱买臣为古代文人,这里通过对比自己的年龄与地位不如朱买臣来表示自己的郁郁不得志;
3. “纵横愁系越,坎壈倦游秦”:指在各地游历,烦恼忧愁不已;
4. “出笼穷短翮,委辙涸枯鳞”:比喻自己从政失败,被迫离开;
5. “穷经不沾用,弹铗欲谁申”:虽然读书多但不被重用,心中有苦无处诉说;
6. “天子未驱策,岁月几沉沦”:未被皇帝看重,岁月蹉跎,虚度年华;
7. “轻生长慷慨,效死独殷勤”:一心忠诚,愿意赴汤蹈火为国家效力;
8. “徒歌易水客,空老渭川人”:表示自己像荆轲一样虽有志向,却未能实现抱负;
9. “一得视边塞,万里何苦辛”:如果能到边疆保卫国土,那么即使千里迢迢也心甘情愿;
10. “剑匣胡霜影,弓开汉月轮”:描述了战斗的场面,展示了英勇的士兵们以及他们的兵器;
11. “金刀动秋色,铁骑想风尘”:描写战争的激烈,铁骑出征尘土飞扬;
12. “为国坚诚款,捐躯忘贱贫”:表达了愿意为了国家付出一切的决心;
13. “勒功思比宪,决略暗欺陈”:希望自己能立下赫赫战功,以便得到皇帝的赏识;
14. “若不犯霜雪,虚掷玉京春”:如果不能够受到朝廷的重用,那么在这美好的岁月里就会白白度过。

去完善
赏析
《咏怀古意上裴侍郎》赏析:
首联写自己的年纪和经历,暗示诗人曾经历了宦途的坎坷与人生的挫折。颔联以越、秦两地作喻,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四处奔波、仕途失意的情景。颈联表达诗人虽研读经典却无法得到重用的无奈,以及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接下来,诗人通过易水客、渭川人的典故,展示出视死如归的精神风貌。在尾联中,他表达了坚守边疆、保卫国家的决心,同时提醒自己时刻铭记为国家鞠躬尽瘁的使命。整首诗情感热烈而深沉,展现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高尚情操和坚定信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怀古意上裴侍郎》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高宗仪凤年间(公元676年)。这个时期,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但文人的仕宦之路却充满了坎坷。
在创作这首诗时,骆宾王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他虽才学出众,却因性格直率,仕途并不顺利。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第,直至四十五岁才成为一介白衣秀才。这种人生际遇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得他的诗歌作品具有了更加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哲理意味。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文化氛围非常浓厚,文人墨客纷纷以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和理想。此外,当时的宫廷文学也非常兴盛,许多文人都想通过诗歌来展示自己的才华,以求得到皇帝的赏识和提拔。在这种背景下,骆宾王创作了这首《咏怀古意上裴侍郎》,以此表达对世事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