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金山塔

标题包含
登金山塔
半空月忽住,陡觉下方浮。白浪连山走,青天入海流。尘埃吹野马,城郭动蜉蝣。极目穷巴蜀,风帆万里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明月突然悬停在天空中,顿时觉得下方的一切都在浮动。白色的浪花拍打在连绵起伏的山峦上,蓝天仿佛融入了大海。微风吹起尘埃如野马奔腾,城市中的小昆虫在忙碌地穿梭。极目远眺,巴蜀之地的尽头一片苍茫,远行的帆船满载着旅人的忧愁。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登金山塔:诗题,描绘了登上金山塔所看到的景色。 2. 余京:字大岩,浙江钱塘人,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二西堂诗集》等。 3. 忽:突然。 4. 住:停止,这里指月亮停止移动。 5. 陡:突然,顿时。 6. 觉:觉得,感觉到。 7. 下方:地面,此处指从高处向下看。 8. 白浪:白色的浪花。 9. 连山:连接在一起的山脉。 10. 青天:晴朗的天空。 11. 入海流:流入大海。 12. 尘埃:尘土,此处指地面上的景象。 13. 野马:比喻飘动的尘土。 14. 城郭:城市和城墙,此处指地上的城镇。 15. 动:摇晃,动荡。 16. 蜉蝣:一种昆虫,寿命短暂,此处比喻短暂的事物。 17. 极目:尽力远望。 18. 巴蜀:古地区名,包括今天的四川、重庆等地。 19. 风帆:船只的船帆。 20. 万里愁:形容距离遥远而产生的忧愁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登金山塔》描绘了诗人在高塔上所见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辽阔的视野。首联“半空月忽住,陡觉下方浮”,通过月亮在空中的位置变化,展现出诗人所处的高塔之高。颔联“白浪连山走,青天入海流”,描绘了大海波涛汹涌、天空与海水相接的壮观景象。颈联“尘埃吹野马,城郭动蜉蝣”,通过对尘沙飞扬和城郭朦胧的描绘,展现了大地之广袤无垠。尾联“极目穷巴蜀,风帆万里愁”,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整首诗以登塔为契机,展现了中国古代诗人豪放、沉郁的风格和对自然及人生的独特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金山塔》是清代诗人余京创作的一首描绘登临金山塔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清朝乾隆年间,此时正值清朝鼎盛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余京正担任山东巡抚一职。当时的山东地区政治清明,民生富足,作为地方官员的余京对此深有感触,因此在登上金山塔时,他以诗言志,表达了对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 此外,在这个时期,清朝的文化艺术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文人士大夫热衷于文学、书画等文化活动,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在这种背景下,余京的诗才得到了充分展现,他的诗篇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