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杪薄暮登北固木末楼即事
雁背遥翻落照来,楼登木末客徘徊。江山旷劫争棋局,灯火光阴促酒杯。万井人烟秋惨淡,百年戎马地蒿莱。西风归路吹残醉,云掩高城画角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大雁在落日余晖下展翅翱翔,孤独的我登上高楼顶层四顾迷茫。远处的江山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争和变迁,就像一盘未完成的棋局;灯火下的时光匆匆,正如杯中酒转眼即逝。繁华的城市已经褪去了往日的喧闹,显得有些寂寥;这片曾经战火纷飞的土地,如今只剩下满地的荒草与落叶。西风吹过,带着我的微醺,我抬起头,看到天空中的云层掩盖了远处的高楼,更增添了几分悲伤的气氛。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雁背遥翻落照来:雁背,大雁的背部;遥翻,指大雁飞行时的动态。
2. 楼登木末客徘徊:木末,树梢;徘徊,形容来回走动。
3. 江山旷劫争棋局:旷劫,时间漫长;争棋局,比喻江山争夺如同下棋一般。
4. 灯火光阴促酒杯:促,催促,表示时间短暂。
5. 万井人烟秋惨淡:万井,众多的村庄;人烟,指居民生活;秋惨淡,形容秋天的景象。
6. 百年戎马地蒿莱:戎马,指战争;蒿莱,杂草丛生的样子。
7. 西风归路吹残醉:西风,秋风;吹残醉,形容被风吹散的酒意。
8. 云掩高城画角哀:云掩,云朵遮蔽;高城,指城墙;画角,古代军中乐器;哀,悲哀的音乐。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作者登上北固木末楼的所见所思。首先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色:大雁飞过,落日余晖洒下,呈现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接着,诗人登高望远,在时间的长河中感受着江山与灯火的变化,正如一盘棋局中的胜负更替。同时,又通过万井人烟、百年戎马的对比,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人世的沧桑。最后,秋风萧瑟,酒意未消,带着几分沉重的心情离开,伴随着云掩高城的景象和悲凉的号角声,为全诗营造了深沉的氛围。整首诗韵律优美,情感真挚,令人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杪薄暮登北固木末楼即事》是南宋诗人余京的一首五言诗。此诗创作于公元1175年(宋孝宗淳熙二年),正值宋朝中期。
诗人余京在这一年中,因功名未成,又遭逢家庭变故,内心抑郁,于是远离尘世纷扰,来到北固山上的木末楼,登高远望,抒发感慨。北固山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因三国时期吴国名将甘宁驻守于此而得名,地势险要,历代文人墨客多来此游玩,并留下了许多诗篇。
当时,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战乱虽暂时平息,但民族矛盾依然尖锐。一方面,北方的金国虎视眈眈,战事一触即发;另一方面,国内政治斗争激烈,官僚腐败严重,民生疾苦难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余京以诗寄情,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无奈和哀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