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同吴门沈归愚登蒜山憩清宁道院三首 其二
藉草峰巅片刻留,旷观身世叹蜉蝣。残年岁月双筇杖,吾党乾坤一钓舟。夜雨苔痕山径滑,夕阳松影石坛幽。劳生多病惟谋药,丹鼎犹存五料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时在山顶草地上停留片刻,感叹人生的渺小如同短暂的蜉蝣。老年的岁月里只有两根拐杖相伴,我们的友谊就像在天地间的一艘小船。夜晚的雨水让山路变得湿滑,阳光洒在松树上,石头祭坛显得格外宁静。一生忙碌疾病缠身,只能寻求灵丹妙药。炼丹炉还在,但五种原料是否已经准备齐全呢?
去完善
释义
1. "藉草":意指在草地上停留。藉(jiè)意为垫子或座位。
2. "峰巅":山峰之巅,指山的最高处。
3. "旷观":放眼观察、观看辽阔的景色。旷通“矿”,视野开阔。
4. "身世":人生的经历,这里可理解为人生百态。
5. "蜉蝣":一种昆虫,生命短暂,以形容生命匆匆即逝。
6. "残年":晚年,这里泛指老年时期。
7. "岁月双筇杖":岁月如同两个竹杖,这里的"双筇杖"暗喻人生的路程和时间。
8. "吾党":朋友,志同道合的人。
9. "乾坤":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概念,代表天地。
10. "劳生":辛苦劳作的一生,也可以理解为辛勤谋生。
11. "多病":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容易生病。
12. "谋药":寻找药物来治疗疾病。
13. "丹鼎":炼丹用的炉子,这里指道家炼丹求长生的方法。
14. "五料":五种原料,可能是炼丹所需的五种成分。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暮春同吴门沈归愚登蒜山憩清宁道院三首 其二》中,作者余京以暮春时节的蒜山为背景,表达了人生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态度。首联“藉草峰巅片刻留,旷观身世叹蜉蝣”,通过在山顶短暂休息,审视自己的人生,感叹生命的短暂如同蜉蝣一般。颔联“残年岁月双筇杖,吾党乾坤一钓舟”,表达了诗人晚年岁月需要依靠竹杖行走,而朋友间相互扶持就如同在乾坤间的一艘小船。颈联“夜雨苔痕山径滑,夕阳松影石坛幽”,描绘了夜晚的雨让山径湿滑,夕阳下松树影子映在石台上显得格外宁静。尾联“劳生多病惟谋药,丹鼎犹存五料不?”,描述了忙碌生活带来的疾病,只好寻求药物的治疗,询问炼丹炉里的五种草药是否还存在。整首诗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豁达的心态和坚韧的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暮春同吴门沈归愚登蒜山憩清宁道院三首 其二》是清代诗人余京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清朝康熙年间(约公元1662年至1722年)。在康熙时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
在这段时间里,余京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取得功名,这使他感到失落和无奈。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对文学艺术的追求,而是将精力投入到诗歌创作之中。
此外,康熙年间,清朝政权已经稳固,社会稳定,经济文化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但是,这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保守和僵化,一些士人开始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在这样的背景下,余京选择以游历山水、抒发情感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困境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