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舟宿

标题包含
舟宿
舟宿成吾懒,推篷尚拥衾。晓烟孤塔失,细雨一村深。春浅余寒气,人闲见定心。家书败游兴,不问客浮沈。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船儿在夜幕中停泊,我却懒惰自得;推开船篷,还裹着温暖的被子。破晓时烟雾笼罩了孤独的塔影,细雨让一个村庄显得幽深。春天刚刚来临,还有些许寒意;人们在闲暇之中,心境自然安定。看到家中的来信,让这次的出游兴致大减,也不再关心客人是沉浮还是安稳。
去完善
释义
1. 舟宿:意指在船上过夜。 2. 余京:诗中的地名,即今江苏南京。这里代指作者所在之处。 3. 推篷:推开船上的篷帘。 4. 拥衾:用被子裹住身体。 5. 晓烟:清晨的烟雾。 6. 孤塔:孤独的佛塔。 7. 春雨:春天的细雨。 8. 人闲:人们空闲的时候。 9. 见定心:看到安静的心。 10. 家书:家中的书信。 11. 败游兴:破坏了游玩的乐趣。 12. 不问:不询问。 13. 客浮沈:形容漂泊不定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舟宿》是明代诗人余京的作品。这首五言律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过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从诗歌的题目来看,“舟宿”指的是在船上过夜,而“成吾懒”则暗示着诗人旅途中的疲惫和厌倦。接下来的诗句中,“推篷尚拥衾”描述了诗人在船上的休息状态,虽然身处旅途之中,但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描绘周围的环境来表达自己此刻的心情。“晓烟孤塔失,细雨一村深”形象地展现了清晨雾气弥漫、小雨淅沥的乡村景象,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宁静和祥和的氛围。同时,这样的景色也使诗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尽管气温仍然有些寒冷,但春天已经悄然来临。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表达了在家书中感受到的安慰,这使他在旅途中的疲惫得到了缓解。最后一句“不问客浮沈”意味着诗人已经不再关心旅途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因为他知道家人始终在那里等待他,给予他关爱和支持。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旅途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舟宿》余京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明朝末年,大约公元1640年左右。在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明清之交的动荡时期。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崛起,对明朝政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而与此同时,北方的女真族也在逐渐强大,最终建立了大清王朝。 余京作为明朝的文人,面对这样的时代巨变,他的内心充满了忧国忧民之情。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国家命运的担忧,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这首诗反映了他当时的心境和那个时代的氛围。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