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山门外坐月
临江席地坐黄昏,入夜微吟冷客魂。皓月出云旋堕水,青山隔岸正当门。金蛇搅浪光难定,巨象乘潮势欲奔。万里碧天沧海阔,何人骑鹤上昆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临江岸边,席地而坐,欣赏着黄昏的美景。夜幕降临,低声吟咏诗句,让周围的游客感受到一丝寒冷。突然,皓月从云朵中升起,仿佛要坠入水面;远处的青山与江对岸相对而立,宛如门户。金色的波涛翻涌,光芒闪烁不定;巨大的海象乘着潮水,气势汹汹地向我奔来。浩渺的碧海蓝天,宽广无垠,不知何时有人骑着仙鹤登上昆仑仙境?
去完善
释义
1. 焦山: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东北的长江中,原是江中的岛屿,后因泥沙堆积成为半岛。
2. 金蛇搅浪:形容月光照射在江面上形成的波光粼粼的景象。
3. 巨象乘潮:比喻江面的波涛汹涌,像巨大的象群在浪潮中奔腾。
4. 骑鹤上昆仑:借用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鹤载人到仙境的故事,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
赏析
《焦山山门外坐月》是清代诗人余京创作的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五言律诗。诗中,诗人通过对江畔景色、月光、青山等元素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月色下焦山的美丽与辽阔。全诗节奏轻快,韵味悠长,令人仿佛置身于如画的江山之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焦山山门外坐月》是清代诗人余京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1722年)。此时,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余京在当时是一位颇有才情的文人墨客,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担任过地方官吏,对民间疾苦有所了解。然而,他在官场上并不得意,这可能使他感到有些孤独和无奈。这种情感可能成为他创作《焦山山门外坐月》的灵感来源。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正值清朝初期,社会相对安定,人民生活较为富足。但是,社会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贫富差距、官场腐败等。这些问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诗人的心境。因此,他在诗中以月亮的清辉来寄托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