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反挽歌二首 其一

标题包含
反挽歌二首 其一
生人送死人,哀哀泪如霰。 生人阅寒暑,冉冉亦如电。 来去递相送,展转不可见。 丘樊谨封殖,陵谷犹有变。 万古长如斯,何庸致深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崇嶓(1895-1970),字子云,号竹君,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书法家和诗人。 赵崇嶓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在青年时期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曾就读于北京大学文学院,...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陌生人在送别逝者时,悲伤的泪水如雪片般飘落。 生活的人们经历着春夏秋冬,岁月匆匆流转如同闪电般短暂。 新旧交替中互为送别,生命轮回,无法预见未来。 山丘与森林紧紧孕育生命,高山和深谷却仍会改变样貌。 千秋万代恒久如此,何必对生命产生过多深邃的思考呢?
去完善
释义
1. “生人送死人,哀哀泪如霰”: 注释:生人:活着的人;死 人:死去的人;哀哀:悲伤的样子;霰:雪粒。 2. “生人阅寒暑,冉冉亦如电”: 注释:阅:经历;寒暑:指四季变化;冉冉:缓慢移动的样子;如电:形容短暂。 3. “来去递相送,展转不可见”: 注释:递相送:轮流送别;展转:反复、轮流;不可见:无法看见。 4. “丘樊谨封殖,陵谷犹有变”: 注释:丘樊:山丘和树林;封殖:繁殖;陵谷:丘陵与山谷,这里指地形的变化;犹有:仍有。 5. “万古长如斯,何庸致深辩”: 注释:万古:很长时间;长如斯:长期如此;何庸:何用,不需要;致:达到;深辩:深入的辩论或讨论。
去完善
赏析
《反挽歌二首 其一》是赵崇嶓创作的一首表达生死哲理的诗歌。在这首诗中,作者以生人送别死人和生人的寿命短暂为切入点,揭示了生命的无常和自然的规律。 首先,“生人送死人,哀哀泪如霰”描述了人们送别的悲痛之情。在生离死别之际,人们的眼泪如同雪粒般纷纷落下,表达了亲人朋友间的深厚情感。 接下来,“生人阅寒暑,冉冉亦如电”,则转而抒发了人生短暂的感慨。无论经历过多少个寒冬炎夏,生命都是倏忽即逝,就像闪电一样转瞬即逝。这两句揭示了生命的无常和岁月的无情。 然后,“来去递相送,展转不可见”进一步阐述了生命轮回的观念。新生命的到来往往伴随着老生命的离去,这种交替不断,让人感叹生命的流转和失去的生命无法再见。 接着,“丘樊谨封殖,陵谷犹有变”描绘了自然界的变迁。无论是精心种植的田园,还是山陵河谷,都在时间的流逝中发生着变化。这喻示着自然界生生不息、万物皆有时序的规律。 最后,“万古长如斯,何庸致深辩”以深沉的语气总结了全诗。在历史长河中,生命的生灭和世界的变换皆是永恒不变的规律,无须过多地去争论或辩解。这首诗通过对生死哲学的深入探讨,启发人们对生命和世界有更深层的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反挽歌二首 其一》是南宋诗人赵崇嶓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也就是南宋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金兵入侵,民不聊生。 诗人赵崇嶓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经历过多次战争和流离失所的生活。他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和艰辛,这使得他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创作这首诗时,赵崇嶓可能已经步入老年,对于生命的无常和人世的悲欢离合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 在这首诗中,赵崇嶓以反挽歌的形式表达了对生命、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生命短暂、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虽然生活艰难,但他仍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体现了他的坚韧品质和人生态度。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