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书怀
去岁有灯仍有月,今年无月亦无灯。
谁知此夕吟怀里,看尽寒梅一涧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去年还有明亮的灯火和圆月相伴,今年却既没有月亮也没有灯光。谁能想到在这个时刻我只能在心中默默吟咏,只能看到那一整个山涧的寒梅都冻结成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元夕: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
2. 何应龙:南宋诗人,浙江钱塘人。
3. 去岁:去年。
4. 有灯仍有月:指去年的元宵节有花灯观赏,月亮也明亮。
5. 无月亦无灯:指今年的元宵节没有月亮,也没有花灯。
6. 吟怀:诗人的感慨。
7. 寒梅一涧冰:指冬天的梅花被冰雪覆盖,象征环境的寒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元夕”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己的期许。首句“去岁有灯仍有月,今年无月亦无灯”,对比了过去和现在的生活,以元宵佳节的灯火与月色为象征,凸显了时光流逝中的变化无常。紧接着,诗人抒发了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的情感体验——“谁知此夕吟怀里,看尽寒梅一涧冰”,表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以及期待重新焕发生机的愿望。整首诗意境深邃,韵味悠长,是一首颇具艺术价值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元夕书怀》是南宋诗人何应龙在元宵节创作的抒怀之作。此时正值宋朝末期,外部战争不断,内部政局动荡,民众生活困苦。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何应龙作为一名文人,对国家命运深感忧虑。
公元1264年,金国大军围攻临安,朝野震动。而这一年刚好是何应龙人生的重要时刻——他刚刚通过科举考试,被任命为太学博士。一方面,他为个人的成就感到欣喜;另一方面,他深知国家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自己的地位和能力显得微乎其微。
这一时期的宋朝廷,虽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但元宵节依然繁华热闹。万家灯火,热闹非凡,然而在这繁华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哀愁和忧虑。何应龙借此抒发自己内心感慨万千的情感,表现了他在这样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下,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