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芍药

标题包含
芍药
金蕊丝头茜染成,五云楼映玉盘倾。 谢郎一入中书后,二十四桥空月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金色的花蕊犹如丝线般精致,红色的茜草将其染成一片鲜艳。五云楼的倒影映在如玉般的水面上,好像一座玉盘倾倒出来。自从谢郎进入中书令后,那曾经的二十四桥就只剩明月照耀着空旷的夜晚。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金蕊:金色的花蕊。 2. 丝头:细小的部分。 3. 茜染:茜是一种草本植物,其根可用作红色染料。这里指用茜染色。 4. 五云楼:传说中的仙楼,也指豪华的楼阁。 5. 玉盘倾:玉盘,形容月亮明亮如镜;倾,指倾斜。这里是说月光照在桥上。 6. 谢郎:南朝诗人谢胱,字灵运。 7. 中书:古代官职名,此处借指谢朗入仕后官居高位。 8. 二十四桥:泛指扬州的风景胜地。
去完善
赏析
《芍药》这首诗描绘了芍药的美丽与神秘。诗人用"金蕊丝头茜染成"来形容芍药的金黄色的花瓣,以及它如同茜草般绚丽的色彩。"五云楼映玉盘倾"则表现了芍药在阳光照耀下的晶莹剔透,宛如五云楼倒映在玉盘之中。"谢郎一入中书后,二十四桥空月明"则是通过讲述一个传说,展现了芍药的高贵气质和孤独之美。在这句诗中,谢郎是指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谢朓,他曾担任过中书舍人一职。诗人以此暗示,芍药虽美,却无人欣赏,犹如二十四桥的明月,虽然明亮,却孤独无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芍药》是南宋著名诗人何应龙的一首描绘芍药的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74年至1194年间,这是南宋孝宗在位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相对繁荣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由于战争的频繁和政治局势的动荡,许多文人士大夫都关注社会现实,以诗歌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这个背景下,何应龙作为一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文人,他的诗歌创作也受到了这一时代氛围的影响。他善于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美景,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这首《芍药》诗即是他在游览山水时,看到盛开的芍药有感而发创作的。在诗中,他以芍药的花期为象征,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对国家危局的忧虑。 综上所述,《芍药》这首诗是在南宋孝宗时期的政治、文化背景下,何应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