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中四时木犀
一树婆娑月里栽,是谁移种下天来。
金英恰似清霄月,一度圆时一度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棵树在月光下摇曳生姿,这到底是谁从天际移植而来?金黄的花朵就像夜空中的月亮一样皎洁,每次月圆之时都是它盛开的时候。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盆中四时木犀:木犀是一种植物,也称桂花,这首诗描述了桂花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 一树婆娑月里栽:婆娑形容树木枝叶茂密的样子;月里栽指在月光下种植的桂花树。
3. 是谁移种下天来:这句诗用比喻的方式表示桂花的来历,如同从天上移植而来。
4. 金英恰似清霄月:金英指桂花的花朵,清霄月指明亮的月光。这句诗句将桂花的金黄颜色与明亮的月光相联系,表达了对桂花的赞美之情。
5. 一度圆时一度开:圆指月亮的圆满状态,这句话意思是当月亮变圆时,桂花就会盛开一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婆娑的木犀树为象征,将植物与自然、生命与时间的更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首句“一树婆娑月里栽”描绘了木犀树的婀娜姿态,似乎在月色中生长。接下来诗人设问:“是谁移种下天来?”这是诗人借以表达对这神奇植物之美的惊叹,并暗示其超凡脱俗的品质。而后两句,诗人进一步以“金英恰似清霄月”比喻木犀的金色花朵,以其不断绽放和凋零的过程,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更迭。全诗通过富有诗意的描绘,使得木犀的形象更加立体而生动,同时也传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联系和哲学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盆中四时木犀》是何应龙于南宋时期创作的诗歌。在这一时间段,南宋由于金兵的侵略,社会动荡,民生疾苦。然而,在诗人的笔下,这种苦痛并未直接呈现,而是通过描绘盆中之木犀表达。诗人以犀利的眼光洞察世态人情,将自然界的四季变化与人世的沉浮,寓含在“木犀”这一象征性植物上,体现了诗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