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
君若思归可便归,故乡祇在锦江西。
不知何事留君住,却向空山日夜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果您想回家随时可以回,家乡就在锦绣的长江之西。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您留在这里,却让那空旷的山野日夜呼唤着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杜鹃:鸟名,也称杜宇或子规,其叫声似“不如归去”,因此古人常用杜鹃来表达思乡之情。
2. 君:指杜鹃。
3. 思归:思念家乡,想回家。
4. 可便归:可以马上回家。
5. 祇:同“只”。
6. 锦江:水名,在今四川省成都市附近。
7. 何事:为什么。
8. 空山:深山幽谷。
去完善
赏析
《杜鹃》何应龙
诗人以杜鹃鸟为对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首句“君若思归可便归”直抒胸臆,传达出劝诫游子及时回乡的深情。接下来两句“故乡祇在锦江西。不知何事留君住”具体描绘了故乡的位置,以及为何游子未归的原因。最后一句“却向空山日夜啼”揭示了杜鹃鸟作为诗意象的象征意义:它代表了离乡游子的苦痛和对家乡的深切渴望。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形象、鲜明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传达了游子对家乡的热切思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杜鹃》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晚期,诗的作者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诗人何应龙。那时正值宋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外部金人入侵,战乱频繁。
在此背景下,何应龙的人生经历了诸多曲折。他曾任官职,因直言进谏被罢免;后又因才华横溢受到重用,却因不愿迎合权贵而再次离职。这种复杂的人生经历使他深刻体会到了世态炎凉,也因此激发了他对民间疾苦的关切之情。
在何应龙所处的时代,杜鹃鸟被视为忠诚、热情的象征,它在春天啼鸣时所发出的声音被认为是悲伤之音。这种情感寄托与何应龙本人忧国忧民的心情相得益彰。于是,他借杜鹃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以及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