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梅
云遶前冈水遶村,忽惊空谷有佳人。
天寒日暮吹香去,尽是冰霜不是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云雾环绕在前面的山冈和水边的村庄,突然间在空旷的山谷中发现了佳人的身影。天气寒冷且太阳即将落山,她吹着香气离去,到处都是冰霜,这并不像春天。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何应龙:南宋诗人,字子翔,号兰皋。
2. 遶:通“绕”,环绕。
3. 空谷:幽深的山谷。这里指梅花的生长环境。
4. 冰霜:形容梅花凌霜傲雪的品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见梅》诗以云绕山岗、水流村庄的宁静景致开篇,突然引入梅花这一“佳人”形象,展现出梅花的独特魅力。诗人用“忽惊”二字表达了初见梅花的惊喜之情。
紧接着,诗人描述了梅花的生长环境:严寒日暮。这里的“吹香去”既描绘了梅花的香气随风飘散的场景,也暗示了梅花的生命历程。最后一句“尽是冰霜不是春”表明在寒冷的环境中,梅花依然绽放,展示了它坚韧不屈的品质。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傲骨之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见梅》是何应龙所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具体创作于南宋末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南宋已经偏安江南百余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国家面临着空前的危機。诗人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写下了这首寄托自己感情的诗篇。
在南宋末期这段时间里,何应龙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他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受挫,但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成为了一位颇有影响的文人。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心声。
这一时期,宋代的社会文化高度繁荣,诗歌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许多诗人在作品中表达了他们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于人生和自然的感慨。何应龙的《见梅》正是这种社会氛围下的产物,他以梅花为主题,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