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蝶
宿粉栖香乐最深,暂依芳草避春禽。
晚来风起还无定,舞入梨花何处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深人静,花儿沉浸在美好的氛围中,暂时依靠着芳草避开春天的鸟儿。突然间晚风吹起,且风力不定,这阵春风把花瓣儿吹得翩翩起舞,不知道它们最终会落到哪里呢?
去完善
释义
1. 宿粉:比喻妇女已化好的妆。
2. 栖香:指蝴蝶在花朵上停留,品尝花香。
3. 乐:此处作动词用,意为“享受”。
4. 深:此指程度高。
5. 暂:短时间。
6. 依:依附,靠在...旁边。
7. 芳草:泛指春天花草茂盛的景色。
8. 避:躲避。
9. 春禽:春天的鸟。
10. 晚来:接近晚上的时候。
11. 风起:起风了。
12. 无定:不确定,无法预测。
13. 舞入梨花:指蝴蝶飞舞进入梨花丛中。
去完善
赏析
《粉蝶》这首古诗描绘了粉蝶在春天里的生活情景。首句“宿粉栖香乐最深”点明了粉蝶的生活习性,它们喜欢在花香中栖息,享受春天的美好。次句“暂依芳草避春禽”则描述了粉蝶在遇到突发情况时的反应,如在遇到危险时会暂时躲到草丛中,避开其他鸟类。第三句“晚来风起还无定”描绘了天气的不确定性,突然的风会让粉蝶感到不安,不知如何寻找安全的地方。最后一句“舞入梨花何处寻”则表达了作者对于粉蝶生活的想象,当风吹起时,粉蝶翩翩起舞,消失在如雪的梨花丛中,难以寻觅。整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粉蝶的美丽生活,同时也传达了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力和不可预知的多变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粉蝶》是南宋诗人何应龙的一首咏物诗。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56年前后,正值宋金战争时期。
在这个时间段内,何应龙作为南宋的一名官员,亲身经历了国家的动荡和民众的苦难。他既看到国家在战乱中的困境,也看到了民众在困苦中的坚韧。这种复杂的情感成为了他创作的源泉。
与此同时,南宋时期的社会矛盾尖锐,官场腐败严重。科举制度的弊端导致士人官僚的作风浮华,形式主义之风盛行。何应龙作为一个正直的文人,对此深感痛心。他的诗歌作品往往表现出对时局的关注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心。
在这首《粉蝶》中,何应龙以粉蝶为象征,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国家和平的期盼。同时,他也警示世人要关注现实,关心民生,不要沉溺于虚幻的美好之中。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