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伤春

标题包含
伤春
荷叶初浮水上钱,柳花飘尽岸头绵。 不知春色归何处,欲向空山问杜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荷花初次在水上绽放时就像金钱一样闪闪发光,柳絮飘落如岸边软绵绵的棉花。我不知道春天的美好景色都去了哪里,想要去向空寂的山林询问杜鹃。
去完善
释义
注释:1. 荷叶初浮水上钱:描述荷叶在水面上漂浮的情景。 2. 柳花飘尽岸头绵:形容柳树花朵凋落,如同岸边的棉絮。 3. 春色归何处:询问春天的景色去往了哪里。 4. 空山:寂静的山林。 5. 杜鹃:鸟名,这里代指春天。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和表达诗人惆怅情感的诗。诗的前两句以“荷叶初浮水上钱”和“柳花飘尽岸头绵”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荷花和柳絮都是春天的象征,它们的出现预示着春天的到来。然而,这两句诗也暗示了春天的短暂和易逝。 接下来的“不知春色归何处”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消逝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最后一句“欲向空山问杜鹃”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杜鹃鸟在古典诗词中常常被用来象征悲哀和思念之情,这里诗人通过向杜鹃鸟提问,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和惋惜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伤春》是南宋诗人何应龙的一首咏春诗。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56年,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一年里,中原地区饱受战乱困扰,民众生活困苦。身为南宋文人,何应龙在这种背景下,深感忧国忧民的责任,因此创作了这首表达忧虑之情和悲伤之意的《伤春》。 在这首古诗中,何应龙描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但同时又透露出对时局混乱的忧虑。他通过对春天的赞美,表达了对和平与宁静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现实的残酷与无奈。这种情感表达了何应龙作为文人士大夫的良知与担当,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