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城上乌为李佥宪赋

标题包含
城上乌为李佥宪赋
城上乌,飞毕逋,雄飞哑哑雌者呼。下饮九曲之清池,上集百尺之高梧。乌乌一巢生九雏,去年筑城兴万夫。家家力役到妻孥,使君勖我我力痡。蒸豚满筐酒满壶,作劳耳热歌呜呜。今年城坚如铁石,弩台侵弓土花碧。白云为藩树为戟,朱旗星流落日赤。马鸣萧萧人寂寂,六门虎贲晨晏食。城头高高如屋极,乌朝出飞暮来息,雌雄哺雏乳而翼。城上乌,毕逋尾。九雏羽翼成,飞去青云里。江南无好树,处处烽烟起。危枝绕遍不堪栖,昨日归来旧巢底。使君青骢马,系在垂杨下。手中金仆姑,不惊城上乌。恩情双飞鸟,遗爱在中吴。使君去,几时回?新城高百雉,仰德并崔嵬。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城头上,乌鸦群飞,雄鸟发出嘎嘎叫声,雌鸟则跟随着呼喊。它们向下飞到清澈的池塘边饮水,再向上飞至百尺高的梧桐树上休息。一群乌鸦共有一个巢穴,孕育出了九只小雏鸟。去年开始修建这座城池,引发了万人辛勤劳作。家家户户不分男女都要出力服劳役,官长鼓励我们,我们也因此疲惫不堪。大家带着丰盛的食物和酒水,一边工作一边唱着动听的歌谣。今年城池已经坚固如铁石,弩台已经建好,城墙上的泥土花纹也清晰可见。我们以白云为帷幕,树木为兵器,红旗如同繁星点点,太阳渐渐落下,一切显得宁静又壮丽。战马嘶吼,行人寂静,守卫城门勇士们清晨就出操训练。城头宛如屋顶般耸立,乌群每天日出而出日落而归。雌雄鸟哺育着雏鸟,哺育时常常用翅膀保护着它们。城头上,乌鸦展翅飞翔。待得九雏羽毛丰满,就能展翅高飞,翱翔在青天之上。然而江南并无好栖息的地方,战火处处燃起。这群乌鸦不得不绕着危险的枝头寻找容身之所,它们回到了旧的巢穴。那位郡守的青色骏马,正系在垂柳下。他的手中持有金仆姑(一种古代箭矢),但他并不想去惊扰城头上的这些乌鸦。他们的恩爱如同比翼双飞,对中吴地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郡守即将离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新城墙高达百雉(一雉约等于三米),令人敬仰不已。
去完善
释义
1. 城上乌:指栖息在城楼上的乌鸦。 2. 李佥宪:即李信,明朝的一位地方官员。 3. 毕逋:鸟名,形容乌飞的样子。 4. 雄飞哑哑雌者呼:指雄乌飞行时的叫声与雌乌相呼应。 5. 九曲之清池:指曲折蜿蜒的清澈水池。 6. 百尺之高梧:指高达百尺的梧桐树。 7. 一巢生九雏:一只鸟巢内孵化出九只雏鸟。 8. 筑城兴万夫:指李信领导数万民众修筑城墙。 9. 力役到妻孥:指全体家庭成员都参与了劳动。 10. 使君勖我我力痡:指李信鼓励工人努力劳作。 11. 蒸豚满筐酒满壶:指准备丰富的食物招待劳动者。 12. 作劳耳热歌呜呜:指在辛苦劳作之余,唱出慷慨激昂的歌曲。 13. 弩台侵弓土花碧:指军事防御设施的建设。 14. 白云为藩树为戟:形容新城墙坚固,如同自然屏障和兵器守卫。 15. 朱旗星流落日赤:描述红色旗帜映照下的落日照耀城墙的景象。 16. 马鸣萧萧人寂寂:描绘战马嘶鸣声与人们安静的气氛。 17. 六门虎贲晨晏食:指守城的勇士们在早晨和傍晚时分就餐。 18. 九雏羽翼成,飞去青云里:形容九只雏鸟长大后展翅高飞。 19. 江南无好树,处处烽烟起:描述当时江南地区的战乱状况。 20. 危枝绕遍不堪栖:指由于战火蔓延,鸟群难以找到安全的栖息地。 21. 使君青骢马:指李信所骑的青色骏马。 22. 金仆姑:古代箭名。 23. 恩情双飞鸟,遗爱在中吴:赞美李信对当地百姓的关心爱护。 24. 新城高百雉:描述新城的高度。 25. 仰德并崔嵬:表达人们对李信崇高品德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城上乌”为主题,通过描绘乌鸟的生活场景及迁徙过程,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民心所向。首先,诗人通过对乌鸟的生活习性、繁殖行为以及栖息地的描述,展示了乌鸟的勇敢、勤劳与亲情。接着,诗歌转向了劳动人民的艰辛和建设新城的场景,使君的关怀和鼓励让百姓充满力量,共同完成艰巨的工程。其中,诗中的“蒸豚满筐酒满壶,作劳耳热歌呜呜”形象地描绘了劳动者辛勤劳作后的喜悦与欢畅。接下来的段落,诗人借喻乌鸟的行为暗示新城的坚固和安全,同时也揭示了建设者的坚定信念和高尚品质。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使君的敬仰之情和对中吴地区的美好祝愿。整首诗歌形式流畅,寓意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城上乌为李佥宪赋》是明朝诗人郑洪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明朝初期,具体时间约为公元1368年至1399年之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明朝的建立标志着元朝统治的结束和中国历史的又一次重大转折。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郑洪正担任广东潮州府佥事一职。作为一个官员,他密切关注民生和社会问题,时常通过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关注的社会现象。他的好友李佥宪在任期间,廉政奉公,关心百姓,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广泛赞誉。郑洪以“城上乌”作为象征,表达了对这位清廉官员的赞美之情。 在这一时期,明朝政权初建,社会经济亟待恢复和发展。郑洪通过对李佥宪形象的刻画,传达了人民对清廉、公正、为民服务的官员的期盼和期待。这首诗充分体现了郑洪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