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已上人墨梅

标题包含
题已上人墨梅
故园梅树三年别,长忆看花溪雪晴。巧出疏篱便萧散,近遭碧水更分明。扬州何逊足诗兴,茅屋己公无俗情。画图忽见转愁绝,遥想月华枝上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所以故乡的梅树已经离别了三载,时常回忆在花开时节看溪流融雪的美景。灵巧地走出稀疏的篱笆显得格外潇洒自在,临近碧绿的溪水更显清新明亮。扬州的何逊因咏梅而声名鹊起,茅屋里的己公对世俗毫无兴趣。突然间在图画中见到梅花,使得我瞬间忧愁不已,遥远地想象月光洒在枝头之上的景象。
去完善
释义
1. 故园:指诗人家乡的梅花。 2. 三年别:离开家乡已有三年的时间。 3. 长忆:长期回忆。 4. 看花溪:赏花的溪流。 5. 溪雪晴:形容溪水清澈,阳光照射在雪后的梅树上。 6. 疏篱:稀疏的篱笆。 7. 萧散:这里是形容梅花稀疏地生长在篱笆边的景象。 8. 碧水:清澈的水。 9. 扬州:古代位于长江下游的一座重要城市,这里指的是诗人所在的地方。 10. 何逊:南朝梁代著名的诗人,擅长咏梅,此处用来赞美已上人的诗才。 11. 足诗兴:满足了诗人的兴致。 12. 茅屋:简陋的房屋,这里指的是已上人的住处。 13. 己公:已上人的号。 14. 无俗情:没有世俗的情感,这里是对已上人高雅情操的赞美。 15. 画图:描绘梅花的画作。 16. 愁绝:极度的忧愁。 17. 月华:月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联起笔即从诗人与故园的离别以及其后的深切怀念写起,以“溪雪晴”的意象营造一种宁静而美好的境界。颔联则从梅花之“疏篱”及“碧水”两个角度来刻画梅花的形态和位置,形象生动。颈联诗人以历史上的两位著名梅咏诗人--扬州何逊、茅屋己公自比,表达了他的诗才和雅致。尾联则写看到画中的墨梅时引发的愁绪,并借月色渲染了梅花的风姿。整首诗表达出诗人对于故乡的深情厚谊,同时透露出他在欣赏绘画时的独特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已上人墨梅》是唐代诗人郑洪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84年,正值唐朝中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相对繁荣的时期。在诗歌创作方面,这一时期以杜甫、李白等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歌发展迅速。 郑洪,生卒年不详,唐朝著名文人,曾任御史大夫等职。在他所处的时代,文人墨客热衷于游山玩水,结交名士,以诗文为友,展示自己的才情。郑洪也是如此,他在游览名胜古迹之余,写下了大量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感慨的诗歌作品。 在《题已上人墨梅》这首咏物诗中,郑洪通过对墨梅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情操的坚守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他认为,虽然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只要保持高洁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就能像墨梅一样,绽放出璀璨的光辉。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反映了郑洪作为一个文人的修养和抱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