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圣福林
掀龙舞象下西天,傲睨烟霞八十年。忍见琼林凋玉树,俄闻火井迸红莲。草堂居士非凡客,兰若渊明是夙缘。不及生刍浇奠酒,且将秋菊荐寒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舞动神龙降临西天,八十年来傲视烟霞。谁能忍受那美丽的琼林变成颓败的玉树,突然听闻火井喷发出红莲般的光芒。草堂里的隐士并非寻常过客,寺庙中的陶渊明与我有宿缘。既然无法用新鲜牧草作为祭品,那么就让我用秋天的菊花来献上冷泉吧。
去完善
释义
1. 掀龙舞象:形容壮观的场面,此处可能指代皇帝或皇家的活动。
2. 西天:西方的天空,这里可以引申为朝廷。
3. 傲睨烟霞:形容超脱世俗,藐视尘世的姿态。
4. 琼林:华丽的园林,这里可以理解为皇帝的御花园。
5. 玉树:美好的树木,这里可以理解为美丽的景物。
6. 火井:可能是喻指皇宫失火,也有说法是四川地区的一种井水冒火的自然现象。
7. 红莲:红色的莲花,这里的红可能比喻火势旺盛。
8. 草堂居士:杜甫的别号。
9. 兰若:寺庙,这里用来代指郑洪的朋友居住地。
10. 渊明:陶潜的字,东晋诗人,陶渊明以“采菊东篱下”著称,此处郑洪借用其形象。
11. 生刍:新鲜的牧草,这里用作动词,表示献祭。
12. 秋菊:秋天的菊花,这里用作动词,表示祭拜。
去完善
赏析
《悼圣福林》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哀悼之情。“掀龙舞象下西天,傲睨烟霞八十年”两句,形象地描述了逝者生前英勇奋斗、豪放不羁的一生,以及他在世间的赫赫威名。紧接着,“忍见琼林凋玉树,俄闻火井迸红莲”,以琼林玉树凋零、火井喷发红莲等景象,表达了对逝者逝去所带来的悲痛和震撼。
在“草堂居士非凡客,兰若渊明是夙缘”这两句中,诗人以草堂居士(杜甫)和兰若渊明(陶渊明)为例,赞颂逝者的品行与才情,认为他与这些历史上的名士有着深厚的缘分。最后两句“不及生刍浇奠酒,且将秋菊荐寒泉”,则以生刍和秋菊这两种祭品,表达了诗人欲祭奠逝者却无以为继的无奈心情。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蕴丰富,令人叹惋不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悼圣福林》是清朝文人郑洪的一首悼念亡友的诗词。此诗的创作时间是清代,具体时间已无从考证。在郑洪生活的时代,正值清朝康熙、乾隆年间,这一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
郑洪是清朝的一位文人士大夫,他的人生际遇较为曲折。他在年轻时曾经历过科场的失意,后来终于考中进士,步入仕途。然而,他的官场生涯并不顺利,曾多次遭受贬谪。在他的晚年,他辞官回乡,过上了田园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他与圣福林成为了挚友,两人共同探讨学问,交流思想。
在与圣福林交往的过程中,郑洪深感其才学与人品之高,因此在他去世后,郑洪悲痛不已,写下了这首《悼圣福林》以表达对亡友的深切悼念之情。这首诗充分展示了他对友情、生死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