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毛府判
南湖水长没蒹葭,西浦横桥对白沙。鸿雁来时菰有米,凤凰飞处竹无花。石田赋写张平子,云阁书通蔡少霞。零落江陵千树橘,青门犹恋故侯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南湖的水里生长着成片的水草,西边的河畔横卧着一座白色的石桥。大雁飞来的时候,湖中的菰米已经成熟,凤凰栖息的地方,竹林没有了花朵。这就像是在描绘张平子的田园诗,与天上的云彩共舞的楼阁与蔡少霞的书信相互连接。江陵的橘林已经凋零,但是青门的故侯瓜还在留恋。
去完善
释义
1. 南湖水:指南方的水面或水域。
2. 蒹葭:一种草本植物,即芦苇。
3. 西浦横桥:指西方的小河上的桥梁。浦为小河的意思。
4. 鸿雁:大雁,候鸟,每年秋季飞往南方。
5. 菰:草本植物,即茭白,可以食用。
6. 凤凰: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祥瑞。
7. 石田赋:指东汉文学家张衡的《思玄赋》。
8. 张平子:张衡的字。
9. 云阁:汉代藏书阁名。
10. 蔡少霞:字君阳,西汉末年著名学者、书法家,封关内侯。
11. 零落:凋谢,指橘子树结的果实已采摘完毕。
12. 江陵:荆州治所,位于今湖北荆州。
13. 千树橘:指橘子树的种植规模。
14. 青门:汉长安城东南门,亦称霸城门。
15. 故侯瓜:指汉代隐士邵平在青门外种瓜的典故。
去完善
赏析
首联“南湖水长没蒹葭,西浦横桥对白沙”,从地理环境出发,以南湖的水和西浦的桥为主景,蒹葭、白沙为点缀,形成了一幅静谧、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颔联“鸿雁来时菰有米,凤凰飞处竹无花”,运用拟人手法,借鸿雁和凤凰这两个象征吉祥、尊贵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毛府判的美好祝愿。颈联“石田赋写张平子,云阁书通蔡少霞”,引用古代文人的典故,表达了对毛府判才学和人品的赞美。尾联“零落江陵千树橘,青门犹恋故侯瓜”,通过江陵千树橘和青门故侯瓜的对比,暗示了人生无常,唯有友情永恒的道理。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毛府判》是明代诗人郑洪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为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在嘉靖时期,明朝政治腐败,宦官弄权,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郑洪,字希周,号秋山,福建莆田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家庭熏陶,热爱文学。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科举失利,直到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才考中进士。此后,他在地方担任知县、知州等职务,始终廉洁奉公,为民造福。
在嘉靖年间,郑洪经历了世态炎凉,目睹了官僚腐败和社会不公。他的作品多反映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大事。在这首《寄毛府判》中,他以深厚的友情和坚定的信念,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和支持,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时社会的忧虑和愤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