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张景叔□钦若
衡门草深鞍马稀,泖湖水多菱芡肥。贱买黄鱼供蓐食,宽裁白苧制深衣。七州聚铁不成错,六鹢过都甘退飞。寄谢淮南两文学,相思新减玉腰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原文:“衡门草深鞍马稀,泖湖水多菱芡肥。贱买黄鱼供蓐食,宽裁白苧制深衣。七州聚铁不成错,六鹢过都甘退飞。寄谢淮南两文学,相思新减玉腰围。”
翻译: “简陋的门旁,野草生长,骑马的人稀少;泖湖的水面广阔,菱角和芡实长势旺盛。我用便宜的价格买了些黄鱼准备晚餐,又宽松地裁剪了白色的麻布来制作深色的衣物。七个州郡集中炼铁也不能算错,六只鹢鸟在都城上空飞行时都甘愿退避。我向淮南的两位文人朋友传达我的感谢之情,告诉他们我对他们的思念已经减弱了一些,如同腰间的玉带变细了一般。”
去完善
释义
1. 衡门:简陋的门户。这里借指作者的住所。
2. 泖湖:位于中国浙江省嘉兴市北部的一个湖泊。
3. 黄鱼:一种海鱼,这里指作者在泖湖地区购买的黄鱼。
4. 蓐食:早晨未起床就进食,形容生活简朴。
5. 白苧:一种白色的麻织品,常用于制作夏季服装。
6. 七州聚铁:古代的一种刑罚,将七州的铁聚集起来熔化,用以铸造器具。这里比喻困难重重。
7. 六鹢过都:古代的一种现象,六只鹢鸟飞过都城上空,寓意吉祥。
8. 淮南:指淮河南部地区,这里泛指江南地区。
9. 文学:文人学者,这里指张景叔和作者自己。
10. 玉腰围:古人用玉来形容腰部的苗条,这里指作者与张景叔相互思念之情有所减轻。
去完善
赏析
郑洪的这首《寄张景叔□钦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田园间共度的悠闲时光。首联通过“衡门草深鞍马稀”和“泖湖水多菱芡肥”两句,展现了远离尘嚣的田园美景,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颔联中的“贱买黄鱼供蓐食,宽裁白苧制深衣”则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共同享受美食、品味生活的乐趣。颈联以“七州聚铁不成错,六鹢过都甘退飞”作为比喻,表达了诗人和友人对世事的豁达态度。尾联“寄谢淮南两文学,相思新减玉腰围”则传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寄张景叔□钦若》,是宋代诗人郑洪所创作。郑洪生活在宋朝晚期,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绍兴、淳熙年间(1131-1189年)。他在当时以文才著称,交游广泛,与诸多文人墨客皆有唱和之作。这首诗的题材为寄赠诗,表达了对友人张景叔(即张钦若)的思念之情。
在南宋时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战乱频发。尽管南方相对安定,但民生仍不富裕。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文人墨客们常常通过诗歌抒发忧国忧民之心,以及对友情的珍视。郑洪作为一个文人,对当时的政治局势和民间疾苦有所了解,这也体现在他的诗歌作品中。
在这首诗里,郑洪通过对张景叔的怀念和对过往时光的回忆,表达出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他也抒发了自己身处乱世,渴望与友人共度时光的愿望。这些情感,都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可以说,这首诗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诞生的,体现了郑洪作为文人的独特视角和深厚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