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碧云楼

标题包含
题碧云楼
一柱楼台从地涌,八窗图画自天开。雨中日脚青红晕,雾里山容紫翠堆。析木高寒天似盖,蓬莱清浅海如杯。洞箫一曲吹黄鹤,肯信愁肠日九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座高楼平地而起,八扇窗户像画一样展现在眼前。在雨中,太阳的光芒呈现出一种青红的色彩;在大雾中,远处的山景就像紫色的堆积。寒冷的天空像是被覆盖了一层盖子,而蓬莱岛的海水则显得平静而清澈。一段洞箫演奏的音乐唤起了黄鹤楼的回忆,让人不禁相信那忧愁的心肠每天都在九曲回肠。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碧云楼:诗中提到的地点名称。 2. 一柱楼台:形容高楼的形状,由一根柱子支撑。 3. 八窗:指楼房的八个窗户。 4. 图画:指窗外的景色。 5. 日脚:阳光照射到物体上形成的光影。 6. 青红晕:形容光线在雨中产生的色彩变化。 7. 雾里山容:指雾气中的山峰景象。 8. 紫翠堆:形容山峰在雾气中的颜色变化。 9. 析木:星名,位于天罡七宿之中,此处用以形容天空的高远。 10. 天似盖:形容天空如同华盖一般覆盖着大地。 11.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此处用以形容楼阁周围的景色。 12. 清浅:形容海水清澈见底。 13. 海如杯:形容大海如同酒杯一样深邃。 14. 洞箫:一种竹制的吹奏乐器。 15. 黄鹤:古代传说中有神异能力的仙鹤。 16. 肯信:不相信。 17. 愁肠:忧愁的心情。 18. 日九回:形容心情极度忧伤。
去完善
赏析
《题碧云楼》是明代诗人郑洪的一首描绘楼台景色的诗作。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首先,诗的前两句“一柱楼台从地涌,八窗图画自天开”,通过对比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述了碧云楼的壮观景象。诗人用“一柱楼台”来形容其高耸入云的形态,用“八窗图画”来展示其丰富多彩的景致。这两句诗不仅突出了碧云楼的独特之处,还为其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接着,诗的后四句“雨中日脚青红晕,雾里山容紫翠堆。析木高寒天似盖,蓬莱清浅海如杯。洞箫一曲吹黄鹤,肯信愁肠日九回”,则是通过对不同天气和景观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碧云楼的美丽与神奇。其中,“雨中日脚青红晕”一句,通过描写雨中的阳光,表现出了大自然的温暖和生机;而“雾里山容紫翠堆”则通过描绘雾气中的山色,展现出了一种朦胧的美感。此外,“析木高寒天似盖”和“蓬莱清浅海如杯”两句,分别通过比喻手法,描绘了高大的树木和宁静的海面,使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多样。最后,“洞箫一曲吹黄鹤,肯信愁肠日九回”则通过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总的来说,《题碧云楼》这首诗以其生动形象的描绘、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功地塑造了一幅美丽的楼台景色。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人生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碧云楼》是明朝诗人郑洪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明朝时期,约公元1368年至1644年之间。这一时期的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诗歌创作更是达到了高峰。 在创作这首诗时,郑洪正值壮年,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担任过官职,对社会的现实有深刻的认识。他曾游历各地,见识过各种风土人情,这为他写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题碧云楼》这首诗描写了碧云楼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郑洪通过对碧云楼的描绘,展现了当时建筑的精湛技艺和人们对美的追求。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家乡的情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