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王苍雪韵五首 其一

标题包含
次王苍雪韵五首 其一
木兰舟子小如梭,溪口停桡系薜萝。自拟仙人识刘阮,浪传诗句似阴何。眼中白发王臣少,梦里青山越上多。漠漠太湖三万顷,可怜无地著渔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花木兰的小船像织布的梭子一样小巧,停靠在溪口处用薜萝藤系紧。如同仙人般,把自己想象成花木兰,流传的诗句就像那些描绘风景的诗人阴何所作。可叹的是,我眼中的官员已老白发生,梦境中的青山却越发繁多。浩渺的太湖有辽阔的三万顷水域,可惜找不到可以垂钓的地方,让人倍感怜惜。
去完善
释义
1. "木兰舟":木兰树制作的船,代指游船。 2. "舟子":划船的船夫。 3. "梭":织布用的梭子,这里用来比喻船体小巧。 4. "溪口":溪流汇合处。 5. "停桡":停止划船。 6. "系薜萝":将船缆系在薜荔藤蔓上。 7. "拟":猜想。 8. "仙人识刘阮":借用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遇仙女的典故,表示自己想象自己也像仙人一样。 9. "浪传":胡乱相传。 10. "阴何":南北朝诗人阴铿、何逊,这里用他们来比喻优美的诗句。 11. "眼中":表示感叹现实。 12. "白发王臣":白发的朝廷官员,这里是作者自喻。 13. "梦里":表示理想中的生活。 14. "青山":青翠的山峦。 15. "越上多":越山越多。 16. "漠漠":广阔无边的样子。 17. "太湖":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 18. "可怜":可惜。 19. "无地":无处。 20. "著渔蓑":穿上渔衣。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优美的笔触描绘了太湖的美丽风光,表达了诗人渴望归隐田园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首联“木兰舟子小如梭,溪口停桡系薜萝”,通过描写木船、溪流等自然景观,展现出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好。颔联“自拟仙人识刘阮,浪传诗句似阴何”,引用古代神话人物刘阮和诗人阴何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神秘仙境的向往和对诗歌创作的追求。颈联“眼中白发王臣少,梦里青山越上多”,通过对白发王臣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岁月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梦中青山的眷恋。尾联“漠漠太湖三万顷,可怜无地著渔蓑”,以太湖浩渺的湖面为背景,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广阔无垠的大自然中寻找归宿的情景,表达出诗人渴望归隐江湖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诗人独特的人生感悟和深厚的人文素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郑洪的《次王苍雪韵五首 其一》这首诗,创作于明朝初年。在那时,正值元末明初的历史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诗人郑洪身处其中,深刻感受到了时局的艰难和人民生活的困苦。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了时代背景的影响,充满了忧虑和愤懑之情。 在这段时间里,郑洪的个人生活也颇有一番波折。他曾担任过元朝的官员,但在明朝建立后,由于不满朱元璋的统治,毅然辞官回乡,过着隐居的生活。他的这一举动,体现了他对正义和良知的坚守,以及对民间疾苦的关切。 在明朝初期,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社会矛盾激化。郑洪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对这种现象深感痛心。他通过对时事的关注和思考,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