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秋兴二首 其一
阑干曲曲倚西风,桂树悬秋月正中。千里功名怜枥马,百年身世愧冥鸿。天垂南斗星犹北,江绕西陵水自东。抚罢吴钩双泪落,饭牛扪虱尽英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曲折的栏杆旁,我依偎在萧瑟的西风之中,桂花树悬挂着明亮的秋月。千里之外的名声不过如同被驯服的马匹,百年的人生历程却令人惭愧于那些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大雁。天空中的北斗七星依然指向北方,而长江则环绕着西陵山流向东方。抚摸着锋利的宝剑,我不禁流下了泪水,想起那些像喂牛和摸虱子一样的英雄们。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萧山:古县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
2. 秋兴:秋天的兴味或感受。
3. 倚:依靠、依凭。
4. 西风:秋风。
5. 桂树:桂花树,秋天开花。
6. 悬秋月:指高挂在天空中的秋月。
7. 千里功名:指建功立业的抱负。
8. 怜:同情、怜爱。
9. 枥马:拴在马棚里的马。
10. 百年身世:指人生的经历。
11. 愧:惭愧、羞于。
12. 冥鸿:高空飞行的鸿雁。这里比喻高人隐士。
13. 天垂南斗星犹北:形容南方的天空中北斗七星的位置。
14. 江绕西陵水自东:长江流经西陵峡时,江水自西向东流淌。
15. 抚罢吴钩双泪落:抚摸着吴钩宝剑不禁泪流满面。
16. 饭牛扪虱:形容普通劳动者的辛勤劳作。
17. 英雄:英雄豪杰。
去完善
赏析
《萧山秋兴二首 其一》是南宋诗人郑洪的作品。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的开头,作者描述了秋风中的阑干和挂在桂树上的明月,营造了一种萧瑟而宁静的氛围。这种氛围为整首诗的抒情奠定了基础。
接着,作者用“千里功名怜枥马,百年身世愧冥鸿”来形容自己的处境。这里,作者将自己和马、鸿进行了对比。马虽能够驰骋千里,但终究只能被马厩束缚;而冥鸿虽然可以翱翔万里,但在人世间却无法逃脱命运。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功名的无奈和对人生的感叹。
在“天垂南斗星犹北,江绕西陵水自东”这两句中,作者描绘了天地的辽阔和自己的渺小。尽管天地广阔无垠,但个人的命运却是无法改变的。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命运的无力感。
最后,作者以“抚罢吴钩双泪落,饭牛扪虱尽英雄”作为结尾。这里,作者提到了吴钩(古代的一种宝剑)和饭牛扪虱(指勤劳的农民)。通过对比,作者表达了即使平凡的人们也能成为英雄的看法。同时,这两句诗也暗示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郑洪的《萧山秋兴二首 其一》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大约在公元750年左右。这一时期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唐玄宗在开元年间励精图治,国家富强,但在天宝年间却沉溺于享乐,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
郑洪是唐朝的一位隐士,他的人生际遇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他在年轻的时候曾有过报效国家的理想,但由于种种原因,他选择了隐逸的生活。在诗中,他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对家乡故土的热爱。
在《萧山秋兴二首 其一》这首诗中,郑洪通过对萧山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他描写了秋天萧山的景色,如秋风、秋水、秋雁等,以及这些景色给他带来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