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冯叔才芭蕉仕女
杨花梦觉春阴阴,凤钗绾髻双黄金。守宫血冷臂如削,豆蔻茧红愁正深。罗衣熨帖沉烟缕,恨身不作双飞羽。芭蕉心折郎未归,蔍葱花开泪如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杨花飘散之际,我从梦中醒来,发现春天已经渐行渐远。我用凤钗盘起了头发,金饰熠熠生辉。我的手臂因寒冷而颤抖,仿佛被削去血肉。豆蔻年华的我,心头满是深深的忧虑。我身着罗衣,熨帖的身体如烟雾般缥缈。可惜我不能化作一双翅膀,与心爱的人比翼双飞。看着芭蕉的心碎模样,我泪流满面,心中的期盼却如同青草般旺盛。
去完善
释义
1. 杨花:这里指柳絮,比喻女子美好的年华。
2. 凤钗:古代妇女的头饰,以凤凰形状制成。
3. 守宫:这里指女子的手臂,守宫指宫殿,这里是比喻。
4. 豆蔻茧红:形容少女的容貌,豆蔻是植物名,这里用来形容女子红润的面庞。
5. 罗衣:丝绸做的衣服,这里指女子的衣裳。
6. 熨帖:指整理衣物,使平整。
7. 恨身不作双飞羽:意思是遗憾自己不能像鸟一样自由飞翔,寓意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
8. 芭蕉心折:喻指思念之情深切,表示女子对情人的思念。
9. 蔍葱花:一种草花,常用来象征女子的哀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等待情郎的情景。开篇两句“杨花梦觉春阴阴,凤钗绾髻双黄金”点明了季节和女子的妆扮。杨柳飘絮,梦境醒来,春天的气息浓厚,女子头上的凤钗熠熠生辉,反映出其高贵典雅的形象。接下来的“守宫血冷臂如削,豆蔻茧红愁正深”则通过描绘女子的手感和面庞,传达了她的孤独和哀愁。她静静等待情郎归来,内心充满忧虑与期待。
“罗衣熨帖沉烟缕,恨身不作双飞羽”两句表达了女子对幸福的向往。她渴望能像一对鸟儿一样自由飞翔,飞向情郎所在的地方,然而现实却让她感到无奈与遗憾。最后两句“芭蕉心折郎未归,蔍葱花开泪如雨”更是直抒胸臆,道出了女子盼望情郎未果,伤心落泪的情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题冯叔才芭蕉仕女》是明代诗人郑洪的一首描绘仕女形象的诗作。创作时间为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文学艺术也得到了繁荣,尤其是绘画艺术,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画家和作品。
郑洪作为明代的一位文人,他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度过了他的生涯。他的人生际遇丰富多样,既有官场的历练,也有文学创作的成就。郑洪在当时的文人圈中享有较高的声誉,他的作品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在这个时期,仕女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了许多画家喜欢表现的主题。芭蕉作为一种植物元素,也常被用于画作之中,以其优美的姿态和象征意义吸引人们的目光。郑洪的这首诗,就是以这样的时代背景为依托,通过对冯叔才所画的芭蕉仕女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