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王苍雪韵五首 其四

标题包含
次王苍雪韵五首 其四
百年王业在《豳风》,九鼎犹存涧水东。共喜干戈指淮甸,兼闻仗节下崆峒。青袍白马飘零外,羽扇纶巾指顾中。昨夜天公洗兵甲,一江雷雨似飞洪。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百年的王业在《豳风》歌咏传颂,九鼎宝器仍在涧水之东珍藏。共同欢喜战事直指淮河流域,又听说使者持节降临崆峒山。身穿青袍、骑着白马的勇士四处漂泊,羽扇纶巾的智士指挥若定。昨晚天空仿佛是天公洗刷兵器甲胄,一整条江上的雷雨如同奔腾洪水。
去完善
释义
1. 豳风:出自《诗经·豳风》。这里借指周朝的王业。 2. 九鼎:古代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重器。 3. 涧水东:涧水,指位于今河南陕县附近的涧水河。东,指涧水河的东部地区。 4. 淮甸:淮河流域的地区。 5. 崆峒:山名,位于甘肃省平凉市。这里代指边疆地区。 6. 青袍白马:指唐朝官员的服饰。这里借指作者自己。 7. 羽扇纶巾:形容从容潇洒的儒将风度。这里指指挥作战的大将。 8. 洗兵甲:洗刷兵器,指战争结束。 9. 飞洪:形容雷雨之大。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次王苍雪韵五首 其四》,作者是郑洪。这是一首描绘战争场面的诗作,充满了英雄豪气和家国情怀。诗人通过一系列形象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与军人的英勇。 首联“百年王业在《豳风》,九鼎犹存涧水东。”中的“百年王业”指的是国家政权,“《豳风》”则出自《诗经·大雅·豳风》,讲述的是周文王建立周朝的故事。这里以《豳风》象征国家的兴旺。“九鼎”原为古代中国皇帝权力的象征,此处借指皇帝的权威。诗人用这两个意象开篇,展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胜利的渴望。 颔联“共喜干戈指淮甸,兼闻仗节下崆峒。”写的是士兵们共同欢庆胜利的到来,同时也听到了敌人的溃败。这两句诗将战场的紧张气氛和士兵们的喜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颈联“青袍白马飘零外,羽扇纶巾指顾中。”描绘了战争中的将士形象,他们身着青袍,骑着白马,英勇地冲杀在战场上。诗人通过对这些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他们深深的敬意和赞美。 尾联“昨夜天公洗兵甲,一江雷雨似飞洪。”则通过自然景象渲染战争的惨烈氛围。诗人想象天神在昨夜帮助清洗兵器盔甲,江面上雷雨交加,仿佛如洪水般汹涌。这里的“洗兵甲”意味着战争的结束,暗示着胜利即将到来。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英勇的军人形象。通过对战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这一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爆发,民间疾苦成为文人士大夫们关注的焦点。诗人郑洪此时正担任监察御史一职,负责监察百官,为百姓民生鼓与呼。 在这段时间里,郑洪深刻体验到了民间的疾苦,他看到许多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心中充满愤慨和忧虑。因此,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统治者的批判和对民众的同情。 此外,嘉靖年间,明朝政权逐渐腐化,政治腐败、宦官专权等现象严重。在这期间,郑洪因直言敢谏,屡次触怒当权者,遭到排挤和打压。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地为民众发声,表达自己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总的来说,《次王苍雪韵五首 其四》这首诗是在郑洪深刻的体验和观察的基础上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以及对民众的深切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