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春江送别图
西陵渡口山日出,芦芽青青柳枝碧。龛山赭山潮东来,黄郎刺船水如席。劝君劝君迟渡江,柳条贯鱼赪尾双。治鱼沽酒待明月,人生莫作轻离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西陵渡口,太阳从山后升起,芦芽翠绿,柳枝嫩绿。这时,来自龛山的赭山浪潮正在东边涌来,黄郎正在奋力划船,水面仿佛一张宽大的席子。我奉劝你要小心谨慎地渡过江,柳树枝上挂着鱼,它们的尾巴是红色的。先处理这些鱼,然后买些酒,等待明月的到来。人生中不要轻视每一次的离别。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西陵:古地名,位于今浙江杭州钱塘江畔。
2. 龛山赭山:均为海边的山峰名。
3. 黄郎:指船夫。
4. 刺船:划船。
5. 如席:形容潮水汹涌,像席子一样铺开。
6. 柳条贯鱼:比喻鱼儿在柳树下嬉戏,喻指江南春景。
7. 赪尾双:指红色的鱼尾在水中交相呼应。
8. 治鱼沽酒:处理鲜鱼,购买美酒。
9. 明月:比喻美好的时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江送别图。诗人通过描述西陵渡口的自然风光,如日出的山、青青的芦芽和碧绿的柳枝,以及潮水东来的壮观景象,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接着,诗人提到黄郎(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正在刺船,水面平静如水席,暗示了江面的宽阔与宁静。这里,诗人通过对刺船情景的描绘,展现了朋友间的深厚感情。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于离别的感慨。他劝告即将离别的友人不要着急渡江,因为离别总使人感伤。同时,诗人还通过比喻,用柳条上的鱼和水中的鱼鳞来表达友谊的珍贵。最后,诗人希望友人在离别前能尽情享受欢聚的时光,珍惜每一次相聚的机会。
整首诗以实景和想象相结合,既有生动形象的描绘,也有深沉的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友情的赞美,展示了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和珍贵的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春江送别图》是南宋诗人郑洪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末年,即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正处于南北宋交替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南方的南宋政权逐渐衰落,而北方的金国则日益强大。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为了避乱,纷纷南下寻找安身立命之所。郑洪便是其中之一,他离开故乡江西,来到浙江一带,开始了流浪生涯。
郑洪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金榜题名。这使得他对世态炎凉有了深刻的体会,也对人生的悲欢离合有了更深的感悟。在流浪过程中,郑洪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饮酒赋诗,抒发心中的感慨。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题春江送别图》描绘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通过对江面的描绘,诗人传达了离别时的不舍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希望未来能够重逢的美好愿望。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