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梅道人平林野水图

标题包含
题梅道人平林野水图
浣花溪头车骑发,镜湖影里画图开。有客相寻草堂去,何人却棹酒船回。是处山林有真隐,如此风尘无好怀。青袍不似黄冠乐,二老风流安在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新兴河流边的车子马匹已经出发,湖畔倒映出的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有游客相约一同前往那所荒废的房子,是谁又驾着船只回到岸边呢?在这茂密的树林深处,有着真正的隐士,而在尘世之中却没有好的心情。身着青袍的人不像那些头戴黄色道士冠的人那样快乐,这两位老人的风采如今又在何处呢?
去完善
释义
1. 浣花溪: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部,因杜甫曾居于此并创作了许多诗作而闻名。 2. 镜湖:即今天的浙江省绍兴市镜湖湿地公园,以山水风光著称。 3. 草堂:这里指杜甫在成都的故居。 4. 有客相寻草堂去:相传唐朝诗人贾岛骑马寻找杜甫草堂的故事。 5. 何人却棹酒船回:古代文人雅士乘舟饮酒游乐的画面。 6. 是处:这个地方,这个环境。 7. 真隐:指真正隐逸的高人。 8. 风尘:比喻人世间的纷扰与困扰。 9. 无好怀:没有愉快的心情。 10. 青袍:古代低级官吏的服装,这里代指官场生涯。 11. 黄冠:道士的帽子,这里代指道家生活。 12. 二老风流:指杜甫和梅花道人的才情与风采。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题梅道人平林野水图”,是郑洪对一幅画的品鉴和感慨。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画中的人物、景物和氛围,同时也传达出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首联中,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描述了自己所处的环境——繁华的浣花溪和宁静的镜湖。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象征着尘世的喧嚣与超脱的宁静,也为接下来的描绘作了铺垫。 颔联则描述了画面中的动态场景,有人寻找草堂,有人乘船归来。这里隐含了诗人对于人际关系的探讨,表达了人们对不同生活态度的追求。 颈联诗人开始关注画面中静态的山林景色。他强调此处山林中真有隐逸之士,但又暗示在这繁华世界难以找到真心欢喜之人。这一联将诗人的思绪引向了对现实的批判和批判后的超脱。 尾联则以青袍(儒士)与黄冠(道士)的对比,表达诗人追求遗世独立的心境。诗人认为在这样的尘世中,自己并未感受到快乐的情绪,而是向往着像画中那样的人物那般逍遥自在的生活。然而,这种超脱的风流人物如今又在何处呢?这既是对画作的赞美,也是对美好理想的呼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梅道人平林野水图》是南宋诗人郑洪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0年左右,正值南宋初期,当时的政治局面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在创作这首诗时,郑洪正身处官场,担任朝官的职务。他关注国家大事,关心民生疾苦,经常深入民间调查研究,体察民情。在他的诗歌中,时常透露出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同情。然而,由于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权力斗争激烈,郑洪虽然才华横溢,却始终未能得到重用,这使他倍感郁闷和无奈。 在这一时期,南宋社会逐渐从战乱中恢复过来,经济和文化开始繁荣。画家们纷纷投身于艺术创作,以绘画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郑洪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梅道人画作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通过这幅画传达出自己对于民间百姓生活的关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