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感兴二首 其一

标题包含
感兴二首 其一
巍巍华岳镇黄河,漫说东南王气多。天堑波光千尺练,海门山色一青螺。中台已应张华谶,明月空闻斛律歌。白马青袍最萧瑟,故乡何处是铜驼!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华山巍峨屹立,镇守在黄河之畔,它不仅是南中国的象征,更是那灵秀之气集结的地方。江面上的水波闪耀着千尺的光芒,就像一条长长的白绢。海门的景色如同绿色的田螺。中台之地已是张华所说的那个美好之地,那里有明亮的月光和斛律歌颂的美景。身穿白色战袍的马儿在山间穿梭,显得格外萧条,可是哪里的故乡才是我的归宿呢?
去完善
释义
巍巍:高大壮丽的形象。 华岳:即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位于中国北部。 漫说:随便说,不负责任地说。 东南:这里指的是中国南方地区。 王气:古代相士指帝王的气象。 天堑:天然的防线或者屏障。 波光:水面反射的光线。 千尺练:形容水面的辽阔与壮丽。 海门:海上的门户,这里具体指的是江苏的海门岛。 青螺:形容青山如同螺壳一样美丽。 中台:指的是中原地带。 张华:西晋著名文人,有《博物志》等著作传世。 谶:预测未来的神秘语言或符号。 明月:疑为嫦娥的代称,此处的“明月”为传说中的宝物。 斛律歌:相传是斛律金作的歌。 白马青袍: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形象。 萧瑟:凄凉、寂寞。 故乡:出生和成长的地方。 铜驼:铜制的骆驼,这里用来象征繁华的都市。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感兴二首”,意味着诗人有感而发,表达了他对国家的担忧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的华岳(华山)位于中国的中心位置,象征着国家的权威和尊严;黄河则代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诗人提到东南地区的王气,暗示了对国家分裂的忧虑。 诗的第二联描绘了长江和大海的景象,以波光千尺比喻长江,以海门山色比喻大海,形象地展现了祖国的壮丽河山。 第三联提到了历史上的一些人物和中台之地,暗示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第四联则以白马青袍的形象比喻诗人自己,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祖国山河、历史的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位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诗人的形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感兴二首 其一》是唐代诗人郑洪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世纪中叶,即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期。在这个时代,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诗歌创作达到高潮。 郑洪,生活于唐朝中期的文人,曾任监察御史、著作郎等职。他的诗才横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然而,他在官场上的生涯并不顺利,曾因为直言进谏而被贬谪。在人生中,他曾经历过宦海沉浮,尝尽了世态炎凉。 在这首诗中,郑洪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他看到当时的社会表面繁华,但潜藏著各种矛盾和危机。他对国家的前途感到忧虑,也对个人命运的起落感到无奈。这种情感反映了他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独特见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