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亭留题二首 其一
海门潮水贯长虹,天际山形隐伏龙。南省官曹终日醉,西陵烽火隔江红。黄金不铸岳武貌,青史直书刘巨容。潇洒江南哀不尽,庾郎才赋若为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海门的潮水犹如长虹般壮丽,天边的山影如同潜伏的神龙。南方的官员整日沉浸在酒宴中,而西陵的战事烽火却在江对面熊熊燃烧。英雄的风采无法用黄金塑造,历史的记载公正无私地书写了刘巨容的功勋。江南的美景令人陶醉,但战争的悲哀仍萦绕心头。这样的景象让才子们黯然神伤,不知道该如何才能描绘出这般的美丽与哀愁。
去完善
释义
1. 海门:古代台州的别称。这里指台州附近的海边。
2. 潮水贯长虹:形容钱塘江潮水的壮丽景象。
3. 天际山形隐伏龙:描述远处山脉如同潜伏的巨龙。
4. 南省:中国古代地域划分为南北两方,南省泛指南方的省份。
5. 官曹:官吏们。
6. 西陵: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丘陵地带,古有烽火台。
7. 黄金不铸岳武貌:表达不以荣华富贵来评价一个人价值的意思。
8. 青史:史书。
9. 刘巨容:唐末五代时期的一位名将。
10. 潇洒江南:形容江南地区景色秀丽、人文荟萃。
11. 庾郎才赋:指南北朝时文学家庾信的文采。
去完善
赏析
《浙江亭留题二首 其一》是一首描绘浙江一带壮丽景色的诗篇。诗人郑洪以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浙江地区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首联“海门潮水贯长虹,天际山形隐伏龙”,以“长虹”形容潮水的壮丽景象,同时用“隐伏龙”来形容远处的山峦。这一联以磅礴的气势描绘了浙江地区的山海风貌,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
颔联“南省官曹终日醉,西陵烽火隔江红”,描述了当时官场腐败的景象。“南省官曹”指的是浙江一带的官员,他们整天沉醉于酒色之中,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陵地区(今浙江省湖州市)却燃起了烽火,显示了边境的战事紧张。这一联通过对比手法,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民族危机。
颈联“黄金不铸岳武貌,青史直书刘巨容”,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岳武貌”指的是岳飞,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英雄,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获得应有的荣誉。而“刘巨容”则是南宋时期的一位名将,他在抗击金兵时立下赫赫战功,但同样在后世受到忽视。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这些英雄人物的敬仰和惋惜之情。
尾联“潇洒江南哀不尽,庾郎才赋若为工”,是对江南风光的赞美和对诗人自己才华的自信。诗人认为,江南的美景是无法完全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就像庾信那样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也无法完全描绘出江南的风韵。这一联既是诗人对自己才情的自信,也是对江南美景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浙江亭留题二首 其一》是南宋诗人郑洪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这是一段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郑洪曾任过州郡属官、学官等职务,后因厌恶官场腐败而辞职回乡。他在浙江亭写下了这两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世事的感慨。
郑洪所处的时代,南宋政权已经衰弱,政治腐败严重,百姓生活困苦。而郑洪本人也经历了宦海沉浮,对官场黑暗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些经历和感悟,都深深地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