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致轩
花落晴窗燕拂檐,蕙牙兰叶翠纤纤。幽谷与云通小径,清波四月映疏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花朵飘落于晴朗的窗外,燕子轻拂过屋檐。蕙草的新芽和兰花的绿叶显得格外翠绿。山谷中有一条通往云端的小径,清澈的波光在四月的春光下映照着稀疏的帘子。
去完善
释义
1. "花落":指花朵凋落,这里可以理解为春天结束,花瓣飘落在窗户上。
2. "晴窗":明亮的窗户,意指阳光照耀的窗户。
3. "燕拂檐":燕子擦过屋檐,表示燕子在天空中飞翔。
4. "蕙牙兰叶":形容兰花的嫩芽和绿叶。
5. "翠纤纤":绿色纤细的植物,此处用来描绘春天的景象。
6. "幽谷":深邃的山谷,这里用作比喻隐士的居所。
7. "与云通小径":意指通向云端的小路,形容道路的蜿蜒曲折。
8. "清波":清澈的水波,这里用来形容湖水的平静。
9. "四月":这里的四月并非实指,而是代表春天。
10. "疏帘":稀疏的窗帘,这里用来描绘窗户外美丽的景色。
去完善
赏析
诗人郑洪的这首《幽致轩》描绘了一幅静谧美丽的春日景色。首句“花落晴窗燕拂檐”,以花和燕子的动态景象为画面增添生机。晴窗、燕子、落花,构成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春天图景。次句“蕙牙兰叶翠纤纤”,通过蕙草的新芽和兰花绿叶,展现了春天的繁荣与生命的活力。紧接着两句“幽谷与云通小径,清波四月映疏帘”,将视线引向了远处的山谷和水面,进一步拓宽了画面的空间感。这两句用清幽的山谷、清澈的水面、四月的阳光和稀疏的竹帘营造了一个宁静、清新且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象。整首诗通过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独特观察,传达出了一种愉悦、闲适的心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幽致轩》是明代诗人郑洪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1368-1644年),具体年代暂无确切记载。在郑洪生活的时期,明朝正处于繁荣期,政治相对稳定,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郑洪(约1450-1510年),字汝宗,号静庵,福建莆田人,明朝官员、诗人。他在仕途中颇有建树,曾任江西布政使司参议等职,后因遭人陷害而被免职。在人生际遇方面,郑洪曾官至地方要职,但因官场风波而遭弹劾,最终离任回乡。这一经历使得他对官场产生了一定的厌恶情绪,转而寄情山水,欣赏大自然的美好景致。
在明朝时期,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和士人阶层的兴起,文人墨客纷纷以诗词歌赋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情怀。郑洪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作品深受传统文人诗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幽致轩”周围的景物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的自然环境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