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望月

标题包含
望月
高堂新月明,虚殿夕风清。素影纱窗霁,浮凉羽扇轻。 稍随微露滴,渐逐晓参横。遥忆云中咏,萧条空复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华丽的屋子里新月升起,空旷的殿堂在傍晚的风中显得格外清幽。窗纱上映着白色的月光,犹如雨后天晴的景象。微风轻轻吹动着羽毛扇,带来丝丝凉爽。随着时间的推移,微微露水滴落,天上的星星逐渐增多,形成参差的景象。想到远方的云中传来歌声,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空虚之情。
去完善
释义
1. 高堂:古代指富贵人家的高大房屋,此处可以理解为诗人在室内高处眺望。 2. 新月:指刚刚升起的月亮,即农历每月的月初,此时月亮如钩。 3. 虚殿:空旷的宫殿,可能指的是诗人所在的宫室。 4. 夕风:傍晚的风。 5. 素影:白色的影子,这里用来形容月光照在纱窗上的景象。 6. 纱窗:用丝网制成的窗户,用于通风透气。 7. 霁:雨后转晴的天空。 8. 浮凉:轻微的凉意。 9. 羽扇:用羽毛制作的扇子,用以扇风取凉。 10. 微露滴:形容露水逐渐凝结并滴落。 11. 晓参横:形容拂晓时分天空中的星象变化。参为参星,属猎户座;横即横卧。 12. 遥忆:遥远的回忆。 13. 云中咏:对云端之上的咏叹,可引申为对遥远过去的怀想。 14. 萧条:此处描述心境的寂寞与失落。 15. 空复情:徒有情感而无法排遣。
去完善
赏析
《望月》是唐代诗人郑锡的一首五言诗。在这首诗中,郑锡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他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深切挂念。 首联“高堂新月明,虚殿夕风清”,描绘了夜晚月光下的高大建筑和高大的殿堂,以及傍晚时分清风拂过的场景。这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宁静、安详的氛围。 颔联“素影纱窗霁,浮凉羽扇轻”,进一步描写了月光透过纱窗洒在室内的景象,以及轻轻摇动羽扇带来的凉爽感觉。这一联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现了月光的柔和与美丽,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颈联“稍随微露滴,渐逐晓参横”,描述了随着夜色的加深,月亮逐渐升高,星光和微露也开始出现,直到破晓时分,星辰逐渐消失的景象。这一联以月亮和星星的变化,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对友人思念之情的不断加深。 尾联“遥忆云中咏,萧条空复情”,则是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他想象着远方的友人也在同一个月光下咏诗抒怀,但由于相隔千里,只能独自品尝这份寂寥与思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望月》是唐代诗人郑锡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玄宗至德年间(756-758年),此时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郑锡生活在这一特殊时期,他的生平事迹并未详细记载,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窥见他关心国家命运、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在《望月》一诗中,他通过对明月的观察和描绘,表达了希望战争早日结束、国家重归安宁的美好愿望。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唐朝的国力逐渐衰弱,政治腐败、藩镇割据等问题日益严重。郑锡作为一位有远见的诗人,他关注民生疾苦,希望通过诗歌传达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期盼。因此,《望月》这首古诗充分展现了郑锡在那个特殊时期的创作特色和社会责任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