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思
渭水通胡苑,轮台望汉关。帛书秋海断,锦字夜机闲。
旅梦虫催晓,边心雁带还。惟余两乡思,一夕度关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译文:渭水连通着胡人的苑囿,轮台遥望着汉家的关隘。秋风里,送出的书信断了音信,夜晚中,织锦的文字停驻心间。离别的梦境在清晨被虫鸣唤醒,远方的思念寄托在大雁归巢。唯有那深深的乡愁,在一夜之间穿越了重重关山。
去完善
释义
《千里思》是唐代诗人郑锡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注释:
1. 渭水:即渭河,位于中国陕西省中部,是黄河的最大支流。
2. 通胡苑:胡苑,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草原帝国,这里代指边疆地区。渭水通胡苑表示水流连接着中原与边疆地区。
3. 轮台:汉代西域名城,今新疆轮台县一带。
4. 望汉关:汉关,古代汉朝的关卡,这里泛指边防关隘。
5. 帛书:古代书写在丝织品上的信件。
6. 秋海断:形容书信断绝,如同大海般辽阔无垠。
7. 锦字:典出窦滔妻苏蕙织锦为《璇玑图》事,后世用“锦字”喻妻子给丈夫的信。
8. 夜机闲:夜晚没有织布,意指夜深人静,思念之情更甚。
9. 旅梦虫催晓:旅梦,离别的梦境。这里的“虫催晓”是古人将五更时分鸣叫的蟋蟀视为报晓之虫。这句意思是,离别的人儿在梦中被虫声唤醒。
10. 边心:心怀边关。
11. 雁带还:借大雁南飞,捎回对故乡的思念。
12. 两乡思:指诗人自己与家人两地的思念之情。
13. 一夕度关山:一夜之间跨越关山,形容归心似箭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千里思”,实际是在抒发离家别亲的乡愁与思归之情。诗人从远在家乡的亲友写起,以“渭水通胡苑,轮台望汉关”句点明千里之外的家人,此时或许也正在思念自己,视角切换至自己所在的异地。接下来的“帛书秋海断,锦字夜机闲”,写出了由于距离的遥远而无法及时传递书信的无奈,更增添了诗人的思归之情。而“旅梦虫催晓,边心雁带还”则是表达希望借由梦中见到亲人的愿望以及借助鸿雁传书的期待。然而现实中的种种困难使得这两者都无法实现。最后以“惟余两乡思,一夕度关山”结句,表达了诗人深厚的思乡之情和无法回到家乡的无奈。整首诗以情驭景,情景交融,表达了人们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千里思》是唐代诗人郑锡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公元756年至804年之间,即唐代中期。
在郑锡生活的时期,唐朝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的政治逐渐走向腐败,边疆问题严重,人民生活困苦。这种时代背景对郑锡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影响。
郑锡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担任地方官员,关心民生,致力于国家治理。但在仕途上,他并不得意,曾多次被贬谪。这种人生际遇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他的诗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千里思》这首诗中,郑锡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离家千里的思乡之情,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深深眷恋。同时,他还寓含着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政治现实的批判。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郑锡作为一位有责任感的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以及对家国之情的真挚表达。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