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风雨登虎丘
半天风雨如秋。怪石於菟,老树钩娄,苔绣禅阶,尘黏诗壁,云湿经楼。琴调冷声闲虎丘,剑光寒影动龙湫。醉眼悠悠,千古恩仇。浪卷胥魂,山锁吴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半天的风雨像秋天一样寒冷。奇特的石头如同猛虎,古老的树木弯曲如钩。绿色的苔藓覆盖了禅修的台阶,灰尘沾满了诗人的墙壁,云雾湿润了佛塔。在虎丘弹琴时声音冷冷清清,剑光的寒气让龙湫的水波荡漾。微醺的眼睛悠然自得,千年的恩情和仇恨。波涛翻滚着伍子胥的灵魂,山峰紧紧锁住吴地的忧愁。

去完善
释义
1. 虎丘:位于苏州西北郊,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2. 於菟(wū tú):指虎,这里比喻虎丘的怪石形状像老虎。
3. 钩娄:形容树枝弯曲缠绕的样子。
4. 苔绣禅阶:长满青苔的台阶,暗示寺庙的古老。
5. 尘黏诗壁:墙壁上沾满了尘土,意味着久无人烟。
6. 琴调冷声闲虎丘:虎丘的风景使琴声显得更加幽静。
7. 剑光寒影动龙湫:剑光的影子在水潭中晃动,描述剑的光芒在水面上反射的景象。
8. 胥魂:伍子胥的灵魂,这里可能指的是他的忠诚精神。
9. 吴愁:春秋时期吴国百姓的忧愁,这里可能指的是历史的沧桑。

去完善
赏析
《折桂令·风雨登虎丘》是一首描绘虎丘风光和抒发诗人情感的诗。全诗借景抒情,通过对虎丘的描绘,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忧郁和对历史的感慨。
开头两句“半天风雨如秋。怪石於菟,老树钩娄”描绘了风雨中的虎丘景色。“於菟”是古代对老虎的称呼,这里用来形容虎丘的怪石;“钩娄”则是形容老树的弯曲形状。这三句勾勒出虎丘的神秘和古老。
接下来的三句“苔绣禅阶,尘黏诗壁,云湿经楼”进一步描绘了虎丘的细节。“苔绣禅阶”指苔藓覆盖着的台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尘黏诗壁”则暗示着古人的智慧和才华;“云湿经楼”意味着经楼的神秘。
接下来两句“琴调冷声闲虎丘,剑光寒影动龙湫”描绘了虎丘的宁静与神秘。“琴调冷声闲虎丘”表示在虎丘弹奏出的琴声充满了宁静与哀伤;“剑光寒影动龙湫”则表示剑光倒映在水中,显示出虎丘的神秘气息。
最后四句“醉眼悠悠,千古恩仇。浪卷胥魂,山锁吴愁”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醉眼悠悠”表明诗人在醉眼中看到了过去的恩仇;“千古恩仇”是对历史恩怨的概括;“浪卷胥魂”指的是古人留下的痕迹被大浪卷走;“山锁吴愁”则表示山间的忧愁被锁住,无法消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折桂令·风雨登虎丘》是元代词人乔吉在南宋后期创作的一首词。这一时期,元军入侵南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政治腐败,战乱频发。乔吉的诗词中多流露出他漂泊流离、生活困顿的经历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这首词以虎丘为背景,描绘了风雨中的景色。“短篷摧雨子,戛玉敲金”形容风雨中的虎丘仿佛在弹奏一首交响曲,这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见解,又揭示了他在动荡年代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末句“今日我来非画图”则暗示诗人在国破山河之际,仍心怀信念,努力追求人生的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