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
江国陆郎封寄后,独自冠群芳。折时雪里,带时灯下,香面讶争光。而今不怕吹羌管,一任更繁霜。玳筵赏处,玉纤整后,犹胜岭头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江河国家,陆郎的包裹已经寄出,独自成为了一支独秀。
它曾被折断在雪中,也被携带在灯光之下,展现出让人惊讶的光芒。
如今它不再害怕羌笛的吹奏,任凭风霜更加繁盛。
在这个装饰华丽的筵席上,美人整理过后,它的香气胜过山头的芬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江国:指江河纵横的江南水乡。
2. 陆郎:代指美男子。此处指代花中君子梅花。
3. 封寄:以书信传递情感。
4. 冠群芳:在百花中独占鳌头。
5. 羌管:古代竹制乐器,形似芦笛,用于传递情思。
6. 玳筵:精美的宴席。
7. 玉纤:美女的手。
8. 岭头香:比喻梅花的香气四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梅花的美艳与坚韧。上片赞美梅花的傲然独立,雪中怒放,在灯火照耀下更显出类拔萃的光彩。下片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即使在风霜摧残之下,仍能绽放光彩,成为宴会上的美景,比之岭头的野梅更为动人。全词以梅花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少年游》是北宋时期著名词人李甲的作品,它反映了大文豪苏轼在文学、绘画和哲学方面极高的造诣。此诗写于宋仁宗时期,当时的宋朝国力日趋衰弱,民不聊生,党争激烈。然而,李甲在这首诗中以近乎完美的形式表现了其超脱世俗纷扰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李甲出身贫寒,凭借自身的才华和执着努力考中进士,任官至太常博士。虽任职朝廷,但他始终关心民间疾苦,他的诗作充满了对百姓的深深同情和对国家的忧虑。这一时期的李甲,生活困顿,但他并没有丧失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的追求,他借“少年游”一词表达了对青春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从时代背景来看,北宋晚期政治腐败,军事失利,对外用兵失败,对内民生凋敝,流民增多,国家财政陷入困境。但是,这个时代也孕育了一批才情横溢的文人墨客,他们在诗、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李甲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以这首《少年游》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洁的人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