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玉人引
渐东风暖,陇梅残,霁云碧。嫩草柔条,又回江城春色。乍促银签,便篆香纹蜡有余迹。愁梦相兼,尽日高无力。
这些离恨,依然是、酒醒又如织。料伊怀情,也应向人端的。何故近日,全然无消息。问伊看,伊教人到此,如何休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渐渐吹来的东风带着暖意,梅花凋谢了,天空湛蓝如洗。春天的嫩草和柔条,再次出现在江城的每个角落。点燃银签和熏香,蜡烛上留下一圈圈燃烧的痕迹。忧愁与梦境交织,一整天都精神不振。
这些离别后的思念,就像醉酒后一样清晰。估计对方的心情也跟我一样。最近为什么完全没有消息?询问对方,她让我自己琢磨,怎么能够休息呢?

去完善
释义
1. 渐东风暖:逐渐变强的东风使天气变暖。
2. 陇梅残:指梅花凋谢。陇,通“垄”,田野。
3. 霁云碧:雨后天晴的白云如同碧玉般美丽。
4. 嫩草柔条:新生的绿草和柔软的枝条,寓意春天的到来。
5. 江城:长江边的城市,这里指的是江南地区。
6. 乍促银签:快速搅动银制的签子,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7. 便篆香纹蜡有余迹:香篆燃烧后的蜡还有痕迹,意指时间流逝的痕迹。
8. 高无力:形容身体疲惫无力。
9. 离恨:分离时的遗憾与痛苦。
10. 端的:究竟,到底。
11. 无消息:没有音信。
12. 如何休得:怎能停止这种状态。

去完善
赏析
《梦玉人引》是北宋著名词人李甲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通过描绘春景与离恨之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感悟的独特视角。
“渐东风暖,陇梅残,霁云碧。嫩草柔条,又回江城春色。”词的开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天来临的景象:春风渐暖,梅花凋零,天空湛蓝。嫩草和柔条象征着春天的复苏,而“江城春色”则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紧接着,诗人用“乍促银签,便篆香纹蜡有余迹”描绘了时光流逝的感慨。银签和篆香纹蜡都是古代计时器,它们的痕迹象征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感与杜甫在《月夜忆舍弟戍边》中的“戍楼望断独凭栏,几度思君不见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愁梦相兼,尽日高无力。”这两句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梦中的愁绪与现实的无能为力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这些离恨,依然是、酒醒又如织。料伊怀情,也应向人端的。何故近日,全然无消息。问伊看,伊教人到此,如何休得。”最后几句词则是诗人对离别的深深感慨。离别所带来的怨恨,即使酒醒也难以消散。诗人猜测对方的心中也有着深深的怀念之情,但却没有收到任何消息。最后,诗人恳切地询问对方:既然我们都如此思念彼此,为何不能停止这无尽的离别之苦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梦玉人引》是宋代词人李甲创作的词牌名作品。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世纪左右的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宋词文化盛行,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投身于词的创作,而李甲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李甲生活的时代,北宋年间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特别是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然而,尽管表面看起来繁华盛世,但在另一方面,当时的社会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危机,如科举制度的弊端、贫富差距的拉大以及外族势力的侵扰等。
李甲作为一位词人,对于社会现实有着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理解。他在这首《梦玉人引》中,通过对梦境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虑。词中的“梦回碧落”、“玉人何在,长恨迷离”等句,既表现了他对昔日美好的怀念,也反映出他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与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