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台春·芳草碧色
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暖絮乱红,也知人、春愁无力。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到今来,海角逢春,天涯为客。
愁旋释。还似织。泪暗拭。又偷滴。谩伫立、倚遍危阑,尽黄昏,也只是、暮云凝碧。拚则而今已拚了,忘则怎生便忘得。又还问鳞鸿,试重寻消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绿草茵茵,遍布南方的小路。温暖的柳絮和杂乱的花瓣,似乎也明白人们在春天的忧愁中显得乏力。回想起我们曾一起漫步在城市的郊区享受寒食节的乐趣。现在身处天涯海角,已是春天,却只能孤独度过。
心中的忧愁旋即消散,但依然像丝线般纠缠。暗暗擦拭泪水,却又忍不住再次滑落。独自久久地站在高楼上,直至黄昏,也只能看到夕阳映照下的云朵逐渐凝聚。既然已经下定决心,那就勇敢地前行;要想忘记,又怎能轻易实现呢?也许我应该试着向远方的亲人寻求一些慰藉。

去完善
释义
1. 帝台春:词牌名,又名“苍梧谣”。
2. 李甲:字景元,为南宋著名词人。
3. 芳草碧色:描写春天绿色的草地。
4.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
5. 南陌:南面的道路,这里代指江南地区。
6. 暖絮:指柳絮。
7. 乱红:指落花。
8. 盈盈:形容女子仪态美好。
9. 拾翠侣:在野外踏青的同伴。
10. 凤城:指京城,这里指的是临安(今杭州)。
11. 寒食:清明节前后的一日,这天禁止烟火,故称“寒食”。
12. 海角:指偏远的地区。
13. 天涯:指远离家乡的远方。
14. 愁旋释:逐渐消解愁绪。
15. 谩伫立:空自久立。
16. 危阑:高楼上的栏杆。
17. 拼:舍弃。
18. 鳞鸿:即鱼雁,古人以鱼雁传书,这里指传递信息的信使。
19. 重寻:再次寻找。

去完善
赏析
《帝台春·芳草碧色》是宋代词人李甲的一首作品。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光中的思念之情,通过描绘芳草、暖絮、乱红等景象,展现了春意盎然的氛围,同时也揭示了主人公的孤独和哀愁。词中“拚则而今已拚了,忘则怎生便忘得”一句,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无奈,反映出人在面对无法挽回的事情时的矛盾心态。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帝台春·芳草碧色》是宋代词人李甲所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世纪初,当时正值北宋时期,朝廷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李甲作为一名文人,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他的诗词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帝台春·芳草碧色》这首词中,他以芳草碧色为背景,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的热爱。
此外,李甲在这首词中还表现出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他通过对比春天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提醒人们要珍惜时光,把握当下,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当时的时代精神相吻合,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