幔卷帘
绝羽沈鳞,埋花葬玉,杳杳悲前事。对一盏寒灯,数点流萤,悄悄画屏,巫山十二。蕣脸星眸,蕙情兰性,一旦成流水。便纵有、甘泉妙手、洪都方士何济。
香闺宝砌。临妆处,迤逦苔痕翠。更不忍看伊,绣残鸳侣,而今尚有,啼红粉渍。好梦不来,断云飞去,黯黯情无际。谩饮尽香醪,奈向愁肠消遣无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失去羽毛和鳞片的飞鸟游鱼,埋葬着繁花美玉,那逝去的往事令人悲伤。面对一盏孤灯,几颗闪烁的萤火虫,夜色在画屏中暗暗流动,如同那遥远的巫山十二峰。她的面庞如朝霞般鲜艳,眼睛如星辰般明亮,她的性情如蕙草般幽雅,如兰花般高洁,然而一切都已化作流水。就算有人拥有神奇的巧手,也无法挽救这一切。
华丽的闺房与花园,临近梳妆的地方,青苔已经蔓延。我更无法忍受看到她,就像那剩下的鸳鸯,如今还残留着泪痕。美好的梦境不再来,飘散的云彩也已远去,忧郁的心情无边无际。只能独自饮酒,却无法排遣这无尽的忧伤。

去完善
释义
1. 绝羽沈鳞:指死亡的鸟类和鱼类,寓意生命消逝。
2. 埋花葬玉:指美丽的女子死去,鲜花和玉石象征她们的美丽与高贵。
3. 杳杳:形容遥远的样子。
4. 前事:往事,这里指过去的美好时光。
5. 对一盏寒灯:描述孤独的情景。
6. 流萤:飞翔的萤火虫,这里指微弱的亮光。
7. 巫山十二:源自“巫山十二峰”的传说,这里指美丽的景色。
8. 蕣脸星眸:形容女子的美貌。蕣是一种花名,星眸即明亮的眼眸。
9. 蕙情兰性:用蕙草和兰花比喻女子的贞洁和高雅气质。
10. 一旦成流水:喻示美好的事物转瞬即逝。
11. 甘泉妙手、洪都方士:分别指汉武帝时的音乐家李延年和方士栾大,这里借指能恢复青春的人。
12. 香闺宝砌:指华美的卧室。
13. 临妆处:化妆的地方。
14. 迤逦苔痕翠:形容长满青苔的石阶。
15. 绣残鸳侣:指曾经在一起绣鸳鸯的伙伴已离去。
16. 啼红粉渍:形容女子泪痕满面。
17. 好梦不来:表示无法再回到过去的美梦里。
18. 断云飞去:形容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
19. 黯黯:形容心情沉重。
20. 香醪:美酒。
21. 奈向愁肠消遣无计:表示无法排遣心中的忧愁。

去完善
赏析
《幔卷帘》以细腻的情感和柔美的笔触,描绘出一段悲剧性的爱情。首句“绝羽沈鳞,埋花葬玉” 展现了诗人沉痛的心情,以悲剧结局的爱情故事为开篇。接下来的诗句表达了对往事的哀悼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以“一盏寒灯,数点流萤”的形象描绘了夜空的宁静与悲伤,同时暗示着这段爱情的悲惨命运。
第二段中,诗人的目光转向女主角,赞美她的美丽与温柔,却又哀叹她最终成为了流水般的过去。即使有洪都方士(指神仙)的帮助,也无法挽救这段失去的爱情。
紧接着,诗人描述了女主角曾经的居住环境,如今已经长满了苔藓,显得荒凉而孤寂。这里表达的是诗人对自己心爱的人孤独的关切。同时,诗人看到女主角曾经留下的绣品,不禁想起了她过去的笑容以及他们的甜蜜时光。
随后,诗人用“好梦不来,断云飞去”表达了对他们之间无法再续前缘的无奈。最后,尽管诗人极力想借酒消愁,却无法掩盖心中无尽的忧愁。全诗以“黯黯情无际” 收尾,给人一种惆怅之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的爱情无尽的痛苦与惋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幔卷帘》是南宋诗人李甲的一首词作,创作于公元1156年左右。在南宋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文人墨客开始注重情感表达和精神追求,形成了独特的南宋词风。李甲作为当时的一位文人士大夫,深受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
这一时期,李甲的生活并不平静。他在官场沉浮多年,历经了人世间的沧桑和磨难。然而,他始终保持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用诗词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首《幔卷帘》就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以婉约柔美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好,抒发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变幻的无奈。
同时,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期,南宋王朝虽然偏安一隅,但经济和文化却呈现出繁荣的景象。李甲在这一背景下,接触到了各种不同的人和事,这些都成为他创作诗词的素材。因此,这首《幔卷帘》不仅体现了李甲的个人情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时代风貌和人文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