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赠刘青岑明府 其二
江南初买棹,乘暇复登临。斜日明沅水,春云接桂林。相过卑湿地,未废短长吟。夙昔猗兰操,愿言聆玉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江南刚刚买了小船,趁着闲暇再次登上高处。夕阳照在清澈的江水上,春天的云彩连接着桂林。相互经过贫瘠的土地,没有荒废短暂的长篇诗歌。从前的《猗兰操》诗篇,希望听到美妙的古琴声。
去完善
释义
1. 江南:中国南方地区的泛称。这里特指湖南省一带。
2. 买棹:即“买舟”,意为自己备好船只,准备出游。
3. 乘暇:利用空闲时间。暇,空闲时间。
4. 登临:登山临水,这里特指游览山水名胜。
5. 斜日:傍晚的太阳。
6. 沅水:长江流域的一条支流,位于湖南境内。
7. 春云:春天的云朵。
8. 桂林: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市,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9. 相过:相互交往。过,拜访、访问。
10. 卑湿地:地势低湿的地方。卑,地势低下;湿,潮湿。
11. 未废:没有停止。废,停止。
12. 短长吟:指随意地吟咏诗歌。
13. 夙昔:一直以来、从前。夙,素有的、平素。
14. 猗兰操:古琴曲名,又称《幽兰》。
15. 愿言:表示愿望的词语,这里可以理解为希望。
16. 聆:聆听,倾听。
17. 玉琴:古代对琴的美称。玉,形容其质地高雅。
去完善
赏析
本诗为王戬赠给刘青岑的一首诗。诗人描绘了江南的美丽风光,通过描写春日斜阳下明亮清澈的沅水和远方的春云相接的桂林山水,展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之情,渴望听到友人如《猗兰操》般的高雅音乐,表达了两人在文学和音乐方面的共同爱好与向往。这首诗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长沙赠刘青岑明府 其二》是明代诗人王戬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它描绘了作者在长沙市与刘青岑明府的相遇和对彼此的感慨之情。
首先,从创作时间来看,这首诗作于明朝,一个国力逐渐走向强盛、社会繁荣的时代。作为明代的一位知名文人,王戬生活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诗歌创作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文人墨客以诗文会友,互相交流,从而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文学素养。
其次,在这个时期,王戬作为一个学识渊博的士人,他的人生经历也颇为丰富。他曾游历四方,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次在长沙市与刘青岑明府的相遇,使他不禁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诗。两人在交谈中,发现彼此都有着共同的志趣和理想,这使王戬深感欣慰,也更加坚定了他追求真理的决心。
最后,从时代背景来看,明朝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创新的时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才和成果。这种时代精神对王戬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他的诗篇充满了激情和斗志。在这首诗中,他不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还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