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间画松歌
苍松几株高蜿蜒,黑云玄雾争飞翻。谁将一片雪色壁,泼来墨沈如倾盆。松鬣尽作猬毛磔,松鳞直把蛇皮扪。怪石䂺礌状伏虎,莓苔包裹穿长根。茯苓琥珀疑可断,霹雳魍魉愁崩奔。石间巨瀑波沄沄,雷辊电掣银涛喷。水流激击松影动,之而挐攫森无痕。步櫩潋滟夜月出,南荣晃荡朝日暾。长夏科头坐其下,应有偓佺商皓相过存。我昨山行句曲百里内,小松夹道琐细如儿孙。前年栖霞纵登陟,六朝松石留祇园。我知妙笔能寻源,移置此地雄且尊。吴生画工敛巨手,摩诘诗老清吟魂。五月清风买无价,岁寒心事堪重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有几棵青松挺拔生长,环绕着四周的黑云和雾气翻涌不息。谁能用一片洁白的墙壁,挥洒出水墨丹青的气势磅礴?松树的针叶如同刺猬的毛发般杂乱,树皮则好像一条条蛇皮。那狰狞的怪石好似伏虎,紧贴地面的绿苔包裹着长长的树根。茯苓和琥珀就像被雷电劈开的瞬间,让人感叹自然的神奇鬼斧神工。瀑布在巨石之间奔腾,犹如雷电撕裂天空,银色的水雾喷洒而出。激流撞击着松影,却没有留下丝毫痕迹。夜晚,月光洒在屋檐上,早上,阳光在南面闪耀。炎炎夏日里,头顶竹帽坐在树下,仿佛与仙人共度时光。昨日我在山涧行走了一百多里,见到的小松树就像孩子们一样弱小。两年前,我在栖霞山漫步,见到了六朝时期的松石景观,它们遗留在了祗园之中。我知道有奇妙的画笔可以寻找源泉,将这些景象搬至此地,既雄伟又庄重。画家吴生和诗人摩诘的才华横溢,清风五月的宝贵无法用金钱衡量,而寒冷季节里的心事却值得深入探讨。
去完善
释义
1. 苍松:深青色的松树,这里形容松树的高大和茂盛。
2. 蜿蜒:指松树伸展的形态,如同蜿蜒曲折的山脉。
3. 黑云玄雾:形容松树枝叶繁茂,使得周围的云雾仿佛聚集在其周围。
4. 雪色壁:指白色的墙壁,在这里用作画作的背景。
5. 泼来墨沈如倾盆:形容画家挥洒笔墨,犹如倾盆大雨般畅快淋漓。
6. 松鬣:松树的针状叶子。
7. 尽作猬毛磔:形容松鬣的形状如同刺猬的毛发。
8. 松鳞:松树的鳞状树皮。
9. 直把蛇皮扪:形容松鳞的形状与质感,如同抚摸蛇皮的感觉。
10. 怪石磊砢状伏虎:描绘了画中怪石的形状,如同一只潜伏的猛虎。
11. 莓苔包裹穿长根:描述了松树下缠绕着的长根被莓苔覆盖。
12. 茯苓:一种药材,古人常将其与松脂一起炼制。
13. 琥珀:一种树脂化石,古人常将其视为珍宝。
14. 霹雳:雷电交加的声音。
15. 魍魉:鬼魅精灵,这里用来形容雷电带来的恐怖气氛。
16. 石间巨瀑波沄沄:描述瀑布从山石之间奔涌而出,水波浩渺。
17. 雷辊电掣银涛喷:形容瀑布冲击岩石的声音如同雷电轰鸣,水花四溅如同银色波涛。
18. 水流激击松影动:描绘水流激荡时映照出的松树影子摇曳不定。
19. 之而挐攫森无痕:形容水流激击松树时的力度和气势,但松树依然屹立不动。
20. 步櫩:行走在回廊上。
21. 潋滟:形容水面水光闪动的样子。
22. 南荣:南方的阳光。
23. 晃荡:形容阳光照耀下的植物随风摆动。
24. 朝日暾:清晨的太阳。
25. 长夏:夏季的漫长时节。
26. 科头:不戴帽子。
27. 应有偓佺商皓相过存:表示诗人想象有偓佺、商皓这样的仙人经过并欣赏这幅画。
28. 山行句曲百里内:在山中行走至句曲一百里的地方。
29. 小松夹道琐细如儿孙:描绘沿途所见的幼小松树,琐碎细小如同儿孙一般。
30. 前年栖霞纵登陟:指前年在栖霞山登高游览。
31. 六朝松石留祇园:描述栖霞山上保留着的六朝时期的松树和石头,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32. 我知妙笔能寻源:诗人表达自己对画家技艺的理解,认为他能够找到松树绘画的灵感源泉。
33. 移置此地雄且尊:形容画家将栖霞山的松树移植到了此处,使它们显得雄伟而尊贵。
34. 吴生画工敛巨手:赞美画家吴生的技艺高超,他收起了巨大的画笔,准备创作。
35. 摩诘诗老清吟魂:比喻诗人王维,他的诗篇清新脱俗,让人陶醉其中。
36. 五月清风买无价:描述五月的清风令人心旷神怡,无法用金钱衡量其价值。
37. 岁寒心事堪重论:表示在寒冷的冬天,人们的心事更加沉重,需要认真思考。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松树、岩石与瀑布景象的诗篇。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壁间画作的奇妙景致。诗句中诸如“苍松几株高蜿蜒”、“谁将一片雪色壁”等词语表达了画作中松树的高大挺拔,以及对画面的总体印象。紧接着“泼来墨沈如倾盆”一句,则是对画家技艺的高度赞美,仿佛是倾盆大雨般的墨水挥洒而成。
此外,“怪石磊落状伏虎”、“茯苓琥珀疑可断”等诗句更形象地刻画了岩石及松树的细节特点,既凸显了松树的古老和强劲生命力,又突出了石头的险峻奇崛。“雷霆魍魉愁崩奔”、“石间巨瀑波沄沄”等词句更是营造了一种气势磅礴的自然景观,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
从诗人对其内心世界的袒露来说,这首诗也透露出作者自己对于清幽之境的喜爱之情。结尾处“我知妙笔能寻源”、“五月清风买无价”等字句表现出作者对画作美感的折服以及赏画时内心的愉悦体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壁间画松歌》是南宋诗人王戬创作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60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偏安一隅,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知识分子普遍关注国家命运,表达出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
王戬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人生际遇曲折复杂。他曾中过进士,担任过官职,但因对现实不满而辞官回乡,专心从事诗歌创作。他的诗歌作品大多反映了社会现实,抒发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在《壁间画松歌》这首诗中,王戬通过对画中松树的形象描绘,表达了对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同时也传达了他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南宋时期的社会现实,以及作者本人对这个时代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