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节妇诗
青青孤生竹,苦节贞以坚。幽崖闷阳景,气候惨不温。眼中箨龙儿,宛宛抱厥孙。秋风瘁其枝,严霜殄其根。根死心不死,血泪迸湘沅。凤皇逝莫留,寡鹄长悲辛。百年会有尽,大义矢勿谖。有天讵须问,皎月当空悬。想当归全日,欢笑迎重泉。谁为写楚词,清光照无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郁郁葱葱的竹子独自生长,坚定不移地忍耐着艰辛的生活。它们在阴凉的悬崖上,享受着并不温暖的阳光。看那幼嫩的竹笋,犹如怀抱子孙的母亲。可是到了秋天,它们的枝条枯萎,严霜也会侵蚀到根部。虽然根死去了,但它的精神并未死去,泪水化为血水喷涌而出,洒满湘水、沅水之地。凤凰已飞走,不能再回来,只剩下孤单的天鹅还在悲哀。生命总有一天会走到尽头,但是正义的心永不忘记。不必再问是否有天意,因为皎洁的月光就挂在天上。期盼归来的时候,欢声笑语迎接重新拥有的泉水。谁能为我写一首楚辞,让这份清澈的光照亮无尽的空间。
去完善
释义
1. 青青:指竹子青翠茂盛的样子。
2. 孤生竹:孤独的竹子。
3. 苦节:竹子坚硬的质地象征女子守节的坚定意志。
4. 贞以坚:以坚定的方式保持贞操。
5. 幽崖:幽深的山崖,这里形容许节妇生活的环境。
6. 闷阳景:阴沉的阳光,这里形容环境的阴暗。
7. 气候:指周围环境的气氛。
8. 惨不温:非常寒冷,使人感到悲伤。
9. 箨龙儿:竹笋,这里用来比喻新生的希望。
10. 宛宛:曲折环绕的样子,这里形容竹子盘绕生长的姿态。
11. 抱厥孙:长出新的竹笋。
12. 瘁其枝:使竹子枯萎。
13. 殄其根:断绝竹子的生命之源。
14. 根死:竹子枯死。
15. 心不死:许节妇虽然生命消逝,但她的精神和信念仍然留存。
16. 血泪迸湘沅:形容许节妇悲伤至极时的痛哭。
17. 凤皇逝莫留:凤凰飞逝,无法挽留,这里用来比喻美好的时光转瞬即逝。
18. 寡鹄:孤独的鹤,这里用来比喻许节妇孤独的心境。
19. 悲辛:悲伤痛苦。
20. 有天:寄望于天地,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公道。
21. 讵须问:没有必要去问。
22. 皎月当空悬:明亮的月亮高挂在天空,象征着正义和真理的光芒。
23. 想当:预料到。
24. 全日:即黄泉,古人认为人死后灵魂会归于黄泉。
25. 重泉:九泉,指地下的世界。
26. 谁为:谁能。
27. 写楚词:创作《楚辞》那样的作品。
28. 清光照无垠:清澈的光辉照亮无边无际的地方,这里用来赞美许节妇的精神光辉。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节妇坚贞不屈、忠贞不渝的高尚品质的诗。诗中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通过对“青青孤生竹”的描述,展示了节妇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竹子象征着节妇,虽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但依然能够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操守。
诗人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达了节妇面对困境时的坚定与顽强。竹子虽身处环境恶劣的幽崖,但却能够忍受艰难困苦,这正如同节妇在生活中所展现出的高尚品质。
诗中还通过竹子和箨龙的意象,表现出了节妇对子孙后代的关爱与期望。即使面临重重困难,她依然坚定信念,为自己的家人付出努力。而竹子虽在秋风和严霜中枯萎,但其精神却永存世间,这便是节妇的崇高形象。
同时,诗中的"凤凰逝莫留,寡鹄长悲辛"句,暗示了节妇对爱人的思念之情。虽然爱人离去,但节妇却依然坚守承诺,独自承担起生活的重担。这种深沉的感情,令人感动不已。
最后,诗人通过对“有天的质疑”以及“想当归全日,欢笑迎重泉”等句的描绘,表达了节妇对生命终结时的期盼。她相信,只要坚守信仰,终将得到应有的回报。这首诗展现了节妇身上那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对未来的期待,是对于忠诚、坚毅、无私奉献的品质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许节妇诗》是南宋诗人王戬所作,这首诗是颂扬一位名叫“许节妇”的女性在丈夫去世后坚守贞操、抚育遗孤的事迹。
创作时间为南宋晚期,也就是公元1140年至1279年之间。这段时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乱时期,金兵南侵,宋室南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诗人王戬生活在这个时代,他是一位关心民生、关注社会现实的文人。他在目睹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后,有感而发,创作了许多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在他的笔下,无论是讴歌勇士的英勇,还是抒发百姓的哀怨,都充满了深深的同情和深深的痛恨。
在这一背景下,王戬创作了《许节妇诗》,通过对许节妇这一人物的赞美,表达了对他所处的时代的期待和渴望。他希望人们能够在这样的动荡岁月中,依然保持自己的信仰和坚持,就像许节妇那样,勇敢面对生活的不幸,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