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出居庸
塞外烽烟莽泬寥,寒冰满地竞扬镳。风吹大漠黄羊过,天亘长城白草彫。百二关河悲故垒,十三陵寝识前朝。寄言玉碗金凫道,更有樵人晚唱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远方烽火在荒凉的塞外蔓延,寒冷的冰雪覆盖着大地,骑士们竞相驱马前行。狂风掠过大漠,黄色的羚羊奔跑而过;天地之间,长城的白草显得异常萧瑟。120关隘与江河交织着悲壮的氛围,13座皇陵诉说着往日的辉煌。向那美酒佳肴祝颂的人们传递我的话语,还有那些夜晚对着遥远天空歌唱的樵夫们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塞外:指长城以北的边疆地区。
2. 烽烟:古代边防报警的烽火。
3. 莽:无边无际。
4. 泬寥:空旷寂静。
5. 寒冰:寒冷季节的冰层。
6. 竞:争着。
7. 扬镳:骑马奔驰。
8. 大漠:广阔的沙漠。
9. 黄羊:一种生活在草原地区的哺乳动物,又称黄羚。
10. 天亘:连绵不断的样子。
11. 白草:泛指枯萎的白茅草。
12. 彫:同“凋”,凋零。
13. 百二关河:指关中一带山河险固,可以抵御外敌入侵。
14. 故垒:过去的防御工事。
15. 十三陵寝:明朝皇帝的陵墓群,位于北京市昌平区。
16. 前朝:指明朝。
17. 寄言:寄语,传话。
18. 玉碗金凫:形容豪华的生活用品。
19. 樵人:打柴的人。
20. 晚唱:傍晚时唱歌。
去完善
赏析
本诗为王戬所作的《送人出居庸》,为五言律诗。首联描绘了边塞烽火弥漫、荒漠中弥漫着寂寥的氛围;颔联则以“风吹大漠黄羊过,天亘长城白草彫”表达自然景色的苍茫与历史的厚重感。颈联“百二关河悲故垒,十三陵寝识前朝”则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历史和故土的感慨,具有深远的历史思考。尾联“寄言玉碗金凫道,更有樵人晚唱遥”寓意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长河中人民生活的珍视,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全诗气韵浑厚,意境开阔,充分展现了诗人高远的胸怀和独特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人出居庸》这首诗是南宋诗人王戬创作的一首送别诗。王戬,字利器,号雪坡,晚年自号雪翁。他是南宋高宗时期的文人,与陆游、杨万里等著名诗人有往来,擅长诗歌和散文创作。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多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友情的珍视。
在公元1148年(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左右,王戬因官场失意而退隐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隐居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包括一些身在朝廷的官员。他们时常相聚,饮酒赋诗,探讨国家大事。这首《送人出居庸》便是他在某次送别友人时所作。
当时正值南宋初年,金国势力日益强大,对中原地区构成严重威胁。朝廷内部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的斗争激烈。在此背景下,许多士人忧国忧民,希望为国效力,却又受到排挤。王戬本人也曾在朝为官,但因反对投降政策而被罢免。这些经历使得他对友人的离别之情更加深厚,也对国家的命运感到担忧。
在这首诗中,王戬以居庸关为背景,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复杂情感。居庸关位于北京西北郊,是长城的重要关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诗人通过对关隘的描绘,暗示了国家正处于战争边缘的危机局势。同时,他还表达了对友人平安归来的殷切期望,以及对他未来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的祝愿。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