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
统师靖百蛮,鸟道行踪绝。白气宵贯斗,游龙晓驰铁。层缡无曳云,空江有寒月。肃肃旋车轸,悠悠荡旌节。古驿千树梅,花开夜来雪。持此滇南春,相从待明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带领部队平定众多民族,只在险峻的鸟道上留下踪迹。夜晚的白气直冲北斗,游动的龙在早晨驾驭铁马疾驰。天空中的层层雾气使白云无法飘动,江面上只有寒冷的月光。军车在肃穆中调转,悠远的旗帜在风中飘扬。古老的驿站中有千株梅花,夜晚开花如同白雪纷飞。把这里的春意带到南方,一起等待明日的出发。
去完善
释义
1. 统师:指军队的统帅。
2. 靖:安抚,平定。
3. 百蛮:古代对少数民族的泛称。
4. 鸟道:险峻狭窄的山路。
5. 白气:白昼可见的地球大气现象,形状各异。
6. 宵:深夜。
7. 贯斗:贯穿北斗七星。
8. 游龙:比喻骏马。
9. 晓:拂晓,黎明。
10. 驰铁:指马蹄踩踏在铁器上发出的声音。
11. 层缡:层峦叠嶂的山峰。
12. 江:此处指江河。
13. 肃肃:形容迅速的样子。
14. 旋车轸:指驾车行驶。
15. 悠悠:形容缓慢的样子。
16. 荡:摇晃。
17. 旌节:古代的军旗。
18. 古驿:古代的驿站。
19. 千树梅:指梅花盛开的美景。
20. 夜来雪:指夜间飘落的雪花。
21. 滇南:指云南省南部地区。
22. 相从:互相跟随。
23. 明发:天亮时出发。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壮阔的边塞图景,表达了作者送别的情感。开篇以“统帅靖百蛮,鸟道行踪绝”两句写出战争的残酷和地理环境的险恶,为全诗奠定了悲壮的氛围。接下来的“白气宵贯斗,游龙晓驰铁”则展示了战争的激烈场面,展现出战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层缡无曳云,空江有寒月”则是作者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美景,抒发内心忧虑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肃肃旋车轸,悠悠荡旌节”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战争与友情的感慨,同时传达了离别之际的不舍。最后的“古驿千树梅,花开夜来雪。持此滇南春,相从待明发”四句借景抒情,以梅花的美丽和春天的到来暗示出希望,表现出了作者对离别的冷静面对和对未来生活的乐观态度。整首诗既有豪放激昂的战斗场景,又有深情款款的友情表达,呈现出丰富的艺术效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别》这首诗是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中唐时期,公元745年左右。在这段时间里,王之涣主要担任文官,曾历任冀州衡水主簿、监察御史等职。他曾为当权者所赏识,但也曾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这种曲折的官场经历使他深刻地体验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在《送别》这首诗诞生的时期,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中兴阶段。此时,朝廷致力于恢复社会秩序,国家逐渐走向繁荣。然而,在这个时期,文人骚客们仍然有着浓厚的离别之情,因为在交通不便的古代,离别往往意味着长久的分离和未知的命运。
在这种背景下,王之涣创作了《送别》这首诗。诗中以黄河远山为背景,描绘了友人离别的场景。通过对景物的渲染,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不舍。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